
广州作为一线特大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以前广州火车站每到春运时期,站前广场搭起好几个大棚作为临时候车区,候车厅限制开车前4小时才能进入,以减少站内的客流压力。后来相继有了东站,南站,北站分流,广州站的压力才有所减轻。
南站作为高铁站,东站作为广州到香港列车始发站,很多人都知道。北站的知名度是最低的,广州北站有4座站台8条到发线,其中1,2站台为京广普速铁路使用;3,4站台为广州南站建成前,武广高铁使用,现停靠列车非常少。
广州到清远城际铁路于2020年通车,规模4台8线,在广州北站一侧新建高架站房候车厅。由于广清城际归属广州地铁公司运营,为了和国铁区分,所以命名为花都站。其实,花都站和广州北站就是背靠背的位置关系,相当于一座车站的东西站房。乘坐广清城际的列车需要从花都站进站;乘坐京广高铁,京广普速列车的旅客,需要从广州北进站。两者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
这个模式有点类似于廊坊站和廊坊北站,廊坊站是京沪普速铁路上的一座车站,廊坊北是京沪高铁上的一座车站,两个车站背靠背,站内却没有互通,站外有一条大约800米长的通道连接两个车站的站前广场。
又有些类似以前的重庆北站南广场和北广场,坐高铁必须从北广场进站,坐普速列车必须从南广场进站,站内站外都不互通,无数旅客走错进站口误车,2020年重庆北站通过高架候车厅将南北站房连接在一起。
现在,花都站和广州北站的简易换乘通道开启,但只开放给持有联程车票中转的旅客,相当于付费区内互通。但如果非中转旅客,还要从各地的检票口进站。花都站在建设时预留了三处对接广州北站的连廊接口,期待能够早日互联互通。
广州北站的运营模式也是一个创新,目前效果还不明朗。有观点认为广州北站和花都站候车厅全部互通,可以从任意建站口乘车,站外增加地下通道连接东西站前广场。因为运营方不同,可以划分一个分界线,各自管理自己的区域。
朋友们,你认为这个方案怎么样?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