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维拉湾”号(CG-72)举行了退役仪式。它1992年下水,1993年交付,在历经29年的服役时间和超50万海里的累计航程之后,这艘全美国海军第二“年轻”的“宙斯盾”巡洋舰最终在2022年退出了战斗序列。这也标志着“提康德罗加”级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维拉湾”号的退役仪式)
“提康德罗加”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水面舰艇,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开始了“先进水面导弹系统”(ASAM)计划,旨在应对苏联反舰导弹的威胁。彼时苏联反舰导弹可谓是层出不穷,“现代”级驱逐舰的SS-N-22“白蛉”、“光荣”级巡洋舰和“基辅”级航母的SS-N-12“玄武岩”、“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SS-N-19“花岗岩”以及图-22M轰炸机的AS-6“王鱼”,甚至还有剑走偏锋用“项目903”地效飞行器携带“白蛉”的设计。
(苏联:琢磨如何打航母,我是认真的~)
面对美国水面舰艇,苏联将会利用水面、空中的多种平台,同时发射反舰导弹以形成饱和攻击,超出美国舰艇预警防御的上限,便能击沉美舰。而这些动辄几吨重的反舰导弹,几乎只要一发就能重创甚至完全摧毁驱逐舰、巡洋舰这样的目标。面对苏联水面、水下、空中的多维度饱和打击,美国海军认为以50年代标准研制的作战系统已经完全不能应对,因此催生出了“宙斯盾”系统。
(“宙斯盾”系统有着出色的多目标能力)
简单点说“宙斯盾”系统就是集防空、反导、反潜为一体的自动化作战系统,全新的AN/SPY-1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到400千米,可以同时监视400个目标并同时跟踪其中的100个,强大的多目标跟踪能力让饱和攻击的威胁迎刃而解。
(早期型的MK-26双悬臂导弹发射器)
在经过了一番对舰载平台的争论后,1983年正式在由“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升格而来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安装了“宙斯盾”系统,美国海军正式进入了盾舰时代。此后“提康德罗加”级共建造了27艘,分别为CG-47至CG-51的5艘前期型和CG-51到CG-73的22艘后期型。前期型装备早期Mk 26双悬臂式导弹发射器,仅可携带68枚导弹且模块化程度低,无法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等其他弹种,目前已经全部退役。后期型换装了两具MK-41 Mod0垂直发射系统,每具61个发射单元,共计122个发射单元,可发射“标准-3”防空导弹、ASROC反潜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多类弹种。
(2021年2月,“维拉湾”号出海一个星期就因为燃油泄漏返港维修,因为疫情,舰员曾被困在船上几个星期)
尽管国会和美国海军针对到底要不要退役“提康德罗加”级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但其自身的老化问题已经相当明显。许多“提康”的服役时间已经超过35年,在部署期间多次出现了燃料泄漏的安全事故,第二“年轻”的“维拉湾”号(该级舰倒数第二艘)也在2021年跟随“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部署中东的半途中因机械故障抛锚,草草结束了服役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任务。
(“第二年轻”的“维拉湾”号也已经老化严重)
而且“提康德罗加”级的“宙斯盾”系统还是上世纪的“基线-2”型,与美国海军不断升级、整合的协同作战体系越来越难以契合,现如今“基线-9”型“宙斯盾”已经部署,甚至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改装潜力都快要挖掘殆尽,老旧的“提康德罗加”级就算是升级也是有心而无力。不过就“提康德罗加”级35年服役时长而言,也算是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