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商业的冲击肉眼可见,商业地产行业也因此进入了平淡甚至低潮的周期。市场期待破局,而近日利好消息终于传来。北京东、西两大商场——蓝色港湾、五棵松卓展经营管理权易主万达,这无疑为低迷的市场注入了强心针,而其“轻资产”的合作方式,更是引来了市场的多方关注。
万达“轻资产”战略落地北京焕生机
据东方证券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购物中心正全面走向存量市场,且面临着出租率下滑和空置率上升的困境。对于中国众多商业地产业主来说,要么继续自持,一步步沦为低效资产甚至是负资产,要么寻求合作,引入专业操盘手,盘活资产,才有可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如果说五棵松卓展是老商场的代表,一直缺乏“爆点”,选择万达是在情理之中,那么SOLANA蓝色港湾的此次行动则让人觉得颇有先见之明。
蓝港地处著名的北京朝阳商圈,2008年开业至今已有14年历史。其凭借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充满艺术气质的欧式小镇建筑和以灯光节为代表的文化IP,与北京SKP、三里屯太古里和北京华贸中心并称“朝阳商圈四美”。作为北京乃至全国市场独具特色的地标式购物中心,不缺“流量”的蓝港,在此时选择与万达“牵手”,看中的就是其手中“轻资产”这张王牌。
早在2017年,王健林就为万达规划了轻资产战略。万达的“轻资产”战略指的是万达不出万达广场的资金,只输出品牌,负责设计、建设、招商与运营,并按比例分得收益。此战略推行四年来,收获颇丰。截至2021年6月30日,万达商管签约项目(在管+储备)542个,其中在管380个商业广场,在管建筑面积达5420万平方米,万达也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运营服务提供商。
正如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所说,万达给出的轻资产解局模式,已被市场证明了是一剂良方。蓝港牵手万达,对于万达的轻资产战略、品牌影响力提升以及市场拓展能力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一方面表明万达运营能力的行业认同度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对未来头部商业地产项目与万达的合作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轻资产”打造多台“重头戏”
万达的“轻资产”战略能逐渐被市场认可,不能不提深圳龙岗万达广场和北京双桥万达广场两个典型改造案例。
深圳龙岗万达广场所在的华南城,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体量大致和365个足球场相当。在线下建材交易的黄金时代,这座包含7个交易广场和大厅的工业原料城,每一天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但近年来在电商平台的冲击下,建材城不复往昔盛况,整个区域门可罗雀,陷入沉寂。
万达“轻资产”接手后,将华南城四号馆打造成首个第四代万达广场,全力打造“体验”为核心的生活中心,引进的370多个特色品牌中,全国首店、创新概念旗舰店等超过150家,体验类业态超过80%。
全新定位的深圳龙岗万达广场一夜爆红,开业5天客流就超过100万,开业两个月,客流超过500万人次,总销售额超过5亿,冷清的华南城家居四号馆也由此变身为人流如织的特区消费新地标。
北京双桥万达广场亦是万达“轻资产”改造的成功案例。2020年,万达接手几近“休克”的东星时代广场,彼时,8岁的商场几经易手仍未见起色,超过70%的品牌已经撤店,单月总销售额只有十几万,商户信心跌至冰点。
万达入驻后,强化了社区型购物中心的产品定位,提高以餐饮、休闲类为代表的体验型业态占比,餐饮业态占比达到53%,引入包括云川台球、和府捞面等多个知名品牌,提升整体品牌级次,进一步吸引客流。
2020年12月24日,完成整体改造提升的东星时代广场更名为北京双桥万达广场。经过一年的运营,2021年整体营收从不足1000万元,猛增至2.24亿元,客流从门可罗雀增长至897万人次,整体出租率达到98.92%。
由此可见,作为盘活商业地产的“神奇之手”,万达“轻资产”战略正在各地开花结果。据悉,5月1日,蓝色港湾管理权将全面移交给万达,为期20年。五棵松卓展中心则更名为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着力打造第四代万达广场全国旗舰产品。市场期待看到两座商场的华丽转身,更期待看到商业地产重新奏响创新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