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2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 “斜杠医生”姜鹏飞有点火。在患者圈里,他是眼眶病的行家里手,经常一号难求;在朋友圈,他凭科普和“段子手”能力超群,随“毓医来爸”和“飞哥”声名远播。在医院管理岗位上,他又因尽职和身先士卒而深受好评。
在有些人看来,姜鹏飞多少有点“不务正业”。相较于创建了省内首个眼眶病亚专业而言,他更为人知的反倒是作为“段子手”的一面:个人公众号的医疗科普内容生动有趣,医患故事的记录温情而真实。很大程度上,姜鹏飞成了连接烟台毓璜顶医院与患者及公众间的桥梁。在他的笔下,再平常不过的诊疗日常都有了别样的温度。同样,这份温度也贯穿于姜鹏飞诊疗的始终。
姜鹏飞(右)为患者做检查
有技术、有温度更有态度。从医22年以来,姜鹏飞带给患者的远不止明亮的“视”界,在医生、有温度的科普者和医务处负责人三重身份间自如切换,姜鹏飞正更大的责任为港城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敢为人先,创建省内首个眼眶病门诊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姜鹏飞的标签很多,眼科专家、“飞哥”“毓医来爸”、医务处负责人,尽管每天都在不同的身份间切换,但他最在意的始终是专业。这既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成就他“斜杠”的基础。
一切看上去既像无心插柳却又早已注定。2007年,受医院委派前往天津眼科医院学习,打开了姜鹏飞的眼界。学成归来之后,他开始在科室内陆续开展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及多种眼眶肿瘤的摘除手术。没有前辈指导,也没有同事并行,他凭着一股韧劲“啃”下了所有技术难点,多次主刀填补烟威地区空白的重大手术,从“小白”到逐渐长成为亚专业的行家。积累多年,2015年11月毓璜顶医院眼眶病门诊开诊,开省内之先河,姜鹏飞也凭实力成为患者的“倚靠”。
患者和家属未必懂得每台手术中,他和团队做过哪些努力,但他对自己却始终有要求。“病情不同,预后各异,但每一例手术都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因为这份尽心,姜鹏飞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与支持。而反过来,这沉甸甸的信任又激励他终生学习,时刻跟上新技术与诊疗理念的发展。
在深耕眼眶病的基础上,如今姜鹏飞也将精力移向了各种眼外伤导致的眼睑畸形矫正术、眼睑恶性肿瘤根治联合眼睑成形术、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上睑下垂矫正术等方面,竭尽全力为每一扇“心灵之窗”护航,他的努力让很多人有机会重获光明,在重获光明的基础上,又向改善外观、重塑健康外表努力进取。
姜鹏飞(左3)团队讨论手术方案
细微处着眼,留下别样的“医路”印记
在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留下美好“视”界的同时,姜鹏飞也因自己的一双“慧眼”及巧妙输出而留下了别样的“医路”印记。
在有些人的眼里,姜鹏飞似乎有点“割裂”。如果只在门诊或病房见过他,你或许会被他温文尔雅的表面所“蒙蔽”,不会想到他居然会有点“话唠”。而习惯了他在网络空间的“犀利”,又不容易想象他身为医者的耐心与细心。但这些不同的侧面,却全都是真实的他。
因为职业的关系,姜鹏飞经常会被各种亲戚朋友拉着“科普”,次数多了他灵光一现,何不写出来让更多人受益?说干就干,本就擅长写作的他干脆开了个人公号,在分享生活点滴的同时顺手科普。从一台眼眶肿瘤手术的前尘今生到眼眶内血肿的处理,再到车祸导致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例,公号中姜鹏飞以“医路走来”为主题,收录了30多篇各种眼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记录,有提醒有感慨也有心痛,这些点滴汇聚,让人看到了一个更有人情味的医生。
更难得是,姜鹏飞并没有拘泥于眼科及自身的经历,作为一线医护人员,他还将近距离观察到的临床实践以更生动活泼又细腻的方式做了呈现。
毓璜顶医院的夜班是怎样的?姜鹏飞的文章里有“实况回放”。“四十八个会诊!九点半出发,四点回科,中间没停下来!感谢口腔科一小美女给了一个苹果,快速吃完继续东奔西走!经过急诊科看见小伙伴还奋斗着,抢救室人来人往,五点多走出医院感觉终于活过来了! ”“从天亮缝到天黑,从天黑又缝到天亮,缝过成人缝小娃,缝过患者缝自己人,缝过本地的缝外省的,缝过中国人缝外国人……掰过麻药,弄了剪刀,贴过轻松熊,‘迷信’活动能做的都做了也挡不住汹涌而来五花八门的伤,多希望你们平安无事,再不相见。早安,夜班。”无需更多言语,这些片段足以说明问题。
还原诊疗服务的真实状况之外,姜鹏飞还将目光移向了更多被忽略的角落。不经意拍下医院里的保洁工和清洁工中午休息时分躺在长椅上小憩的场景,触动了很多人。“他们为医院整洁的环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辛勤而劳累”,没有拘泥于赞颂,姜鹏飞更希望大家能不要随手乱丢垃圾和吐痰,用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支持和关爱这些默默奉献的人。
姜鹏飞(左4)团队在查房
刚柔并济,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处处用心又处处留心,让姜鹏飞有机会捕捉到生活中难得发现之美。而这份“有心”的背后,其实也是他医者仁心的体现。作为医生,姜鹏飞的“柔”到处可见。
是姜鹏飞作为医者的仁心,也是他始终的坚守。既懂患者的苦与难,也理解医生的辛苦与付出,让姜鹏飞在“柔”之外也多了一层“刚”。有熟人习惯性“打招呼”而不挂号看门诊,姜鹏飞耿直地写下《看病请挂号》详陈利弊,“劝退”了不少人。有朋友看过网文后质疑医护人员的付出,他也会直面回应。
刚柔并济的背后,不变的是他对医学事业的热忱与守护。在他眼里,一名医生不仅仅要能治病、治好病,更应该将患者的需求时刻放在心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
姜鹏飞(左3)现场协调外出核酸采样工作
身先士卒,高标准为医疗质量护航
身先士卒、严于律己是姜鹏飞的习惯。因为从事的眼眶病专业经常接诊急诊患者,加上在医务处从事的管理工作,经常要半夜解答院总值班关于医疗问题的处理方案咨询,姜鹏飞早已习惯了“夜猫子”的作息时间。为此,他干脆主动将科室22点以后的值班都“抢”了过来。
疫情防控需要,在熬夜之外,他还被迫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自3月份烟台市核酸普查以来,毓璜顶医院跟全市医疗机构一样,每次都要承担大量的核酸检测外派任务,姜鹏飞每次都会在四点半准时到达医院体检中心广场亲自指挥协调队伍,从未缺席。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下半夜调度核酸采样安排更是常态。
在做好临床工作之外,身为毓璜顶医院医务处负责人的他身上还有一重担子,那就是为全院的医疗质量把关。严抓医院内部医疗管理,多举措提高医疗质量,他的默默付出让患者有机会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即使无人喝彩,也要自己做的精彩”,在姜鹏飞看来,做医生是个良心活儿,只有以更高的标准自我要求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患者守住明亮“视”界之外,他还将为更多人的健康之路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