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宁波波糖,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特产,属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宁波波糖,又叫波波酥。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是外婆做给孙子吃的一种点心,在当时乡下叫做婆婆糖。主要特点是香、甜、脆,色泽麦黄。食之口内久留芝麻的清香。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镇宁波波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名称
贵州省镇宁县
品质特点
色泽麦黄、香甜、易化
一、产品特点
波波糖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传统食品,是用糯米加工的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
波波糖,又叫波波酥。是用糯米加工的饴糖(麦牙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将饴糖加温至四十摄氏度时,加入芝麻末,这时饴糖就能层层起酥,在将起酥的糖皮卷成扁圆形状,一个个洁白的酥糖就像春风拂荡的层层波澜,故名为波波糖。波波糖以饴糖为原料,饴糖清甜易消化,经过麦芽酶的作用可变为葡萄糖,直接进入血液,极富营养,加上芝麻末,更加香甜酥脆,入口即化,是一种老友皆宜的食品。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主要特点是香、甜、脆,色泽麦黄。食之口内久留芝麻的清香。
二、历史渊源
波波糖是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传统食品,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早为朝廷贡品,已有数百年历史。而镇宁又是我国著名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所在地,波波糖随着各地游客名扬四方。后来当地企业在总结独特的民族传统食品工艺的基础上,改进食品秘方,选用优质原料精工制作,为开拓市场而研制的传统新产品。由于产品所使用的糯米、芝麻(脱壳)、麦芽、花生、葵仁等天然原料,未加任何添加剂,严格控制低糖量,因此产品口感怡人,酥脆香甜,甜而不腻,老少皆宜。
三、产地环境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波波糖的主要原料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种植的糯米和芝麻,糯米加工的饴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将饴糖加温至四十摄氏度时,加入芝麻末,这时饴糖就能层层起酥,再将起酥的糖皮卷成扁圆形状,一个个洁白的酥糖就像春风拂荡的层层波澜,故名为波波糖。
所获荣誉
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镇宁波波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四、技术要求
1. 糯米:选用镇宁县境内生产的背背糯。
2. 麦芽、花生、芝麻:选用镇宁县境内生产的小粒花生、大麦、芝麻(白芝麻、黑芝麻)等。
3. 水:取自保护区内的地下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国家标准的规定。
传统工艺
1. 工具要求:传统蒸煮、熬糖炉灶;传统麦芽发酵陶缸;传统榨糖、扯糖器具。
2. 各工序加热要求:在蒸、熬、起酥工序中,统一使用传统的青树枝燃烧加热。
3. 八道传统工艺:
(1)浸泡:将精选的糯米清洗,再用清水浸泡,冬季浸泡8至9小时,夏季浸泡6至7小时。浸泡至手感糯米鼓涨,用手揉搓松散,无硬心米粒后即可滤干水份上甑加水蒸煮。
(2)蒸煮:把清洗浸泡滤干水份的糯米上甑加水蒸煮1至2小时,至糯米熟透(锅内水温保持在100℃)。
(3)发酵:将蒸熟的糯米加入麦芽搅拌放入陶缸中,在保持20℃温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8至10小时),制成麦芽糖糟。
(4)压榨:将麦芽糖糟倒入过滤袋中进行压榨出渣过滤(即可得到饴糖),以手捏糖糟渣松散、无浆水为标准。
(5)熬制:把麦芽糖浆放入锅内,锅底温度保持在100℃至120℃。进行搅拌使水份蒸发,待糖浆呈褐黄色后起锅冷却。
(6)扯糖:待熬好的糖浆冷却至55℃至65℃后,趁热反复进行拉制。经拉制后使糖体膨胀起丝线状随后放入保温锅内保温。
(7)起酥:将拉制好的饴糖放入保温锅内在35℃至45℃的温度下,加入芝麻酱、花生粉(其比例为:糖55%至60%、芝麻酱15%至20%、花生粉10%至15%、其他馅料10%至15%)使其层层起酥,将酥后的糖皮分别包入肉松、核桃仁、花生仁、葵仁、豆粉等馅料卷成圆形。
(8)抽真空包装:将每一个圆形产品单元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物分别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