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满目青秀的山坳间,有一个占地面积10余亩的樱桃种鸭场。
宜州区刘三姐镇三合社区红星屯,现年42岁的肢体三级残疾人戚承勇就是这里的“鸭司令”。
贫困户借钱建鸭场戚承勇的父亲早逝,现家庭5口人,母亲已68岁。他本人在4岁时因一场大火造成身体多处被烧伤,其中,左手的5个手指都被烧掉了。他的爱人唐大菊现年47岁,因双下肢未能站立,是一名肢体重度二级残疾人。他们夫妻俩于2000年初登记结婚,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刚中专毕业,二女儿今年秋季学期将就读小学六年级。
戚承勇和爱人唐大菊。
戚承勇共三兄妹,他排行老三。一个姐姐嫁在本屯,一个姐姐嫁在邻村。
戚承勇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虽然一直以种水稻和种桑养蚕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日子仍过得异常艰难。到2018年初,他有了转行挣钱的念头,经过反复酝酿和考察,他决定养鸭。2018年12月6日,他正式请工开建种鸭场。
“养种鸭和找公司合作是朋友提供的信息。” 戚承勇说,“提供资金支持是两个姐夫。” 据了解,戚承勇虽然身体残疾,却很喜欢交友。他的一位挚友既给他介绍养种鸭信息,又帮他联系公司提供种鸭苗和回收鸭蛋,促成“个人+公司”的生意签约合同。
戚承勇的种鸭场位于大山深处。
更为关键的是,戚承勇还有两个好姐姐和好姐夫,他们均出资支持弟弟创业。由于戚承勇先向公司赊销种鸭苗和饲料,待向公司交售种蛋后才扣除鸭苗款和饲料款,所以,他需向该公司交一笔23万元的抵押金。而这笔钱和建种鸭场的相关费用都是两个姐夫借贷得来。
“没办法,我想贷款但没有抵押物,贷不了款,连与公司签合同都是姐夫代签。” 戚承勇十分感激家人、朋友的扶持,同时承诺,一定会尽心尽力办好种鸭场,尽快还清贷款。
一心扑在鸭场的“鸭司令”近日,记者在戚承勇的樱桃种鸭场看到,在大棚下南北各两间鸭场,尽是羽毛雪白的樱桃种鸭,每只体重约2公斤左右。戚承勇提着半桶饲料走到其中一间鸭场,一边高喊“呼嗨!呼嗨!”一边用瓢舀饲料撒向鸭群。鸭群们听到熟悉的喂食口令,几乎全都“呱呱”地跑动起来,场面十分热闹。
戚承勇在喂鸭。
据戚承勇介绍,现鸭场存栏公鸭850多只、母鸭4600只,预计9月中旬母鸭就开始下蛋了。
据了解,戚承勇与公司合作的基本框架是:公司提供5元/只的鸭苗,包技术指导,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但公司会以种蛋1.55元/个、菜蛋6.5元/斤、老鸭3.5元/斤的保底价格进行收购。
戚承勇的住房距离他的种鸭场只有一个山坳的距离,但为了经营管理好鸭场,他和妻子全天吃住都在种鸭场,打理鸭场的一切事务。
当被问到今后有什么打算时,戚承勇说:“就是一心养好鸭,盼母鸭早日产蛋和多产蛋,早日挣钱还清借款。”(来源: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敏桂 通讯员 韦炳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