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促销盛宴盛大登场,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促销活动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买多少送多少”,“满多少返多少”, 颇具诱惑力,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11月10日中午,无锡消费者刘章号在无锡海岸城达衣岩服装专卖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原价1399元,打58折,价格811元,交易完成后,去天猫达衣岩旗舰店一看,同款衣服售价599元,到手价499元。当天与店方交涉退货或退差价,店方不同意,并称“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店方人员徐小姐说,每个商家都会在“双十一”拿出一些商品和款式进行促销,即使同一品牌同一款式,也因商家促销方式不一样,会出现价格高低不等的现象。有的拿这款促销,有的拿另一款促销,不同的商家会有不一样的促销方式。在记者与店方的交涉下,店方最后同意作退货处理,彼此取得谅解。
10日晚上,记者在京东商城“凡迪保罗官方旗舰店”看中一件888元的翻领桑蚕丝扣子款春秋男士新款夹克上衣,页面上清楚地标示着“满499减120”,但交易结算时,商家并不按这个促销政策执行,还是按原价销售,只是减去了30元,最后成交价是858元。
商家为什么不按标示的“满499减120”执行呢?记者与店方客服进行了交流,店方答复:“您自己下单的时候看下哦。”似乎是我没看清楚扣减,当记者再三验证确实没有扣减,对方较长时间没有答复,最后称“你拍下多少就是多少的哦。”
本想借“双十一”之机淘些自己喜欢的商品,结果满头兴致却碰上了价格欺诈和诱导消费,弄得一点心情都没有。相信有这样购物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发生这样的问题,在“双十一”促销大战中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双十一”参与商家多,各类诱人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商家想借助这个购物狂欢节蹭热点,促进商品销售,消费者想借此淘点价廉物美的商品,两者各有所需,皆大欢喜。但事实上,往往越是这个时候,越容易出现和发生坑蒙拐骗、欺诈销售的情况。作为消费者,在这个时候,越是要睁大双眼,理性审视商家的促销活动和规则,遇到疑问一定要事先问清楚,固定证据。有的商家在促销时,还标上“特价商品一经销售概不退换”等霸王条款,有时消费者只顾看价格,而忽视其促销规则,从而给事后维权带来困难。作为商家,要想长久立足市场,就应该堂堂正正做生意,不要跟消费者耍心眼、玩文字游戏,免得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新华日报记者丁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