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12月16日,《摇曳的名分:明代礼制简史》新书发布会在线上举办。来自杭州、扬州、北京、开封的大咖们齐聚线上,一评这本新书。
《摇曳的名分:明代礼制简史》是一本明代礼制专著,由青年学者陈士银撰,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礼制变迁的视角,围绕“名分”这一主题,依托坚实的文献基础,采用轻松活泼的语言,重新解读明代历史。
从鲜为人知的“吴王令旨”到屡经变迁的天地祭祀,从蔚然成风的城隍崇拜到乱用祖宗之名频繁发生的藩王夺权,从英、景之际的“两皇并存”到天子征伐(明武宗)的各种荒诞……这本书尝试采撷不同的历史片段,讲述当时的礼制故事,揭橥国家与民众为获得新的名分认同而不断奋斗与挣扎的历史进程。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建墩在现场评价道,《摇曳的名分:明代礼制简史》用非常轻松的语言把沉重的话题娓娓道来,让人读了之后收获很大。这是目前学术界,特别是礼制学研究领域需要的尝试。今后礼制该怎样对大众普及、礼制著作该怎样推广,这本书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同时,《摇曳的名分:明代礼制简史》仅引证的材料就达到了1200多条,是非常难得的,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经学家彭林认为。
扬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孔祥军教授表示,《摇曳的名分:明代礼制简史》实际上通过礼的视角、礼的观念、礼的仪式和礼制,来观察明朝发展的过程。因此,“读此一本《摇曳的名分》,就可以对明代整个礼制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读来文从字顺,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孔祥军说。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涛说,这部书以名分作为切入点,重新建立起了明代礼制史的叙事框架,打破了以前传统史书的时间线索,或者是政治、经济、文化之类分门别类的划分,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陈士银表示:“礼制既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伴随大明王朝的始终,又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领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读到的、看到的礼制和历史上真正发生的礼制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简史’尚且可以写出40万字,真正的明代礼制肯定还有很多精彩内容,等待挖掘。”
礼制研究相对小众,研究礼制的学者人数不多,陈士银希望《摇曳的名分》的出版,能够引起社会和学界对礼制的关注,同时也希望此书能够成为大家重新走进明史的一次契机。有时候,换一种视角,再去阅读曾经熟悉的历史,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
【浙江新闻+】
作者简介
陈士银,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礼学、明代礼制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外典礼制度比较研究”等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初礼制变革研究”、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明代中期礼制研究”等课题,整理出版《礼记析疑》《礼记陈氏集说补正》,出版专著《慧聚中华:中国思想版图的十二座高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