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及观点来自网络,由“享读者”编辑整理,欢迎收藏转发!
如果在网上搜“长寿村”三个字,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文章,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广西的巴马。
巴马很神奇:巴马的水喝了可以长寿,巴马的“百魔洞”可以有磁疗的功效,甚至患了癌症的病人,在巴马疗养一段时间痊愈了……
名声大振的偏僻村落一时间吸引了大批人涌入,但“长寿村”的秘密却远不止养生那么简单。
要点导读
“神奇”不“离奇”
养生经济领域的知名IP
造假的“长寿村”
“长寿村”难长寿
“神奇”不“离奇”
原标题:长寿之乡还能否“长寿”
来源:人民网
千百年来,受益这里独特的山水、人文滋养,巴马人普遍少病长寿。上世纪90年代,巴马获评“世界长寿之乡”,被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至2014年底,人口不足30万的巴马,竟有百岁老人94位。
口口相传中,巴马的“神奇”被放大、夸大。一个细节,可为注解。百魔洞原名百么洞,“百么”壮语意为山泉水。但有人相信该洞能治百病,便改为百魔洞。
离奇故事,层出不穷:“被医生判定只能活3个月的癌症患者,在巴马活了好几年”“打水、吸氧、磁疗、爬山、快走的"巴马疗法",什么都能治”“巴马是癌症病人的救命稻草”……
在巴马县旅游发展委副主任李轶看来,这些说法过分夸大。“巴马很神奇,不能夸张、演绎到离奇。巴马是养生之地,不是养病之地。有病,得去医院治,这是常识。”
“在巴马,空气好水好,加上作息规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呼吸道疾病等病症肯定能得到缓解。但以此取代治疗,认为巴马包治百病,肯定不可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谭文胜说。
“无俗念、不生气、勤劳作,是他们共有特点。”实地采访过200多位百岁老人的何福高认为,巴马的神奇,实际上是由宜居的生态环境、敬老的社会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优质的遗传基因以及良好的个人心态等因素综合创造的,并非脱离科学的“离奇”。
养生经济领域的知名IP
原标题:巴马养老经济学|77元/瓶矿泉水,1.2万/米²房子和百岁老人
来源:AI财经社
作者:王鸿宇
在被打上养生和长寿标签之后,巴马的一切似乎都能与养生扯上关系,而长寿和养生的刚需、资本的疯狂涌入、舆论的炒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巴马样本。
距长寿村三公里外,是旅游项目的核心景区百魔洞。这个被赋予各种魔力的溶洞,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养老人士,他们把延年益寿和治愈绝症的希望寄托于此。被各种传说加持的溶洞改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巴马的养老、养生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百魔洞门票售价85元,月票300元,还要分为单双日进入。一位“候鸟老人”告诉AI财经社,2009年百魔洞还是免费的。现在的百魔洞的经营权已经承包给了外来的投资者。
越来越多的老人涌入,养老经济渐渐成为当地人的收入来源。2006年,巴马游客量只有11.6万人次,到2016年增至434万人次,10年增长了近40倍。在这些游客当中,养生度假养老的“候鸟老人”每年达10多万人次。
巴马养生名声大振,不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也引来了各大房地产开发公司。那些精明的房地产商人,敏锐地围绕着养老经济的强力引擎寻找赚钱的机会。
随着巴马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人越来越多,长寿乡的人逐渐意识到,之前的田地卖便宜了。中脉楼盘销售状况很好,售价已经从最早的8000元涨到了12000元,每天都会有大巴车载着游客到长寿村里的销售中心看房。销售人员会向看房的人机械般地背出一连串数字:这里的空气负分子含量高达30000个,这里的水弱碱性值达到7.44。
水,如今成为养老经济带来的另一门大生意。4年前,一名福建商人就在巴马旅游景区里投资上亿元建起矿泉水生产线。如今经过政府审批,巴马有近20家矿泉水企业,但大多规模不大。当地政府也提出用3到5年时间,整合成3到5个品牌,通过清理整治后,让矿泉水产品走高端路线。
在巴马,成吨买水的客户很多,水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第二产业的支柱。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巴马包装饮用水生产495140吨,增幅高达31.2%。
当然,除了水,其他养生品也大行其道。在当地,各种养生馆、养生产品专卖店比比皆是。包治百病的养生馆广告贴在三蹦子车上,成为景区流动的风景。据当地部门统计,巴马市面上销售的“长寿食品”就有200多种。当地官员不得不出面澄清,并不是所有带巴马名字的产品都出自巴马。
显然,巴马已然成为养生经济领域的知名IP,不少商家借机搭上这趟顺风车。
造假的“长寿村”
原标题:所有长寿村都是假的,没有例外
来源: 浪潮工作室
作者:苏遏舟
如果说资源开发型地区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么巴马靠的是“长寿”。
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职业医师亚历山大·利弗(Alexander Leaf)到厄瓜多尔的达维尔卡班巴村调查长寿老人,受到了当地官员和乐队的热烈欢迎,官员们指着几位长寿老人对他说,“他们就是我们的油井”。当时就有美国企业家提出要把村庄山谷里的水装瓶运到美国出售,这个企业家才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搬运工。
同样的套路在广西巴马也适用,巴马可滋泉、巴马白泥、巴马火麻油,都被神话成长寿的秘诀,也成为养生产业的摇钱树。再加上中国老年学学会的认证、添油加醋的外媒报道和响当当的国际头衔,巴马足够让养生爱好者燃起购买欲。
巴马火麻油号称被联合国粮油调查署认证为"最有开发价值的植物油";巴马白泥号称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巴马可滋泉则号称被《国家地理》推荐评选为世界十大美容泉之首。
《国家地理》的确刊登过一篇《长寿的秘密》,但这是国家地理学会研究员丹·布特纳对日本冲绳、撒丁岛、加利福尼亚罗马琳达的长寿现象的调查结果,既没有将广西巴马也包含在内,也没有进行美容泉的鉴定。
游客和病人来到长寿乡是冲着那里的百岁老人的名声去的。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一种景观,他们和百岁老人合影留念,就像丢硬币到许愿池里祈祷一样;对于病人,面容枯槁但是可以无疾而终的百岁老人是他们重新获得健康的希望。
然而百岁老人的实际年龄和具体数量都是很容易产生偏差的,最夸张的是新疆罕萨地区的长寿数据——平均寿命有一百岁以上,但是香港的平均寿命也只有83.9岁。
实际上人年纪越大,越容易记错自己的年纪,甚至有意抬高自己的岁数。
研究人员发现,20-50岁的人对自己的年龄把握得比较准确,在图像中表现出来的斜线斜率和1相差0.1,真实年龄和他们自己说出的年龄之间的误差区间是0.8年至3年,平均只有2年,即使是最夸张的误差也没有超过5年;但是超过70岁的人就很容易吹嘘自己的长寿,已经去世的老人的年龄也容易被夸大,甚至直接“遗传”同名同姓的亲属。
我们无从得知巴马这样长寿乡百岁老人数量的真实性,似乎人们对此也不是很在意,人们更在意的是长寿乡的生财之道。《纽约时报》报道巴马长寿村现象时提到,随着中国老年人的迅速增长,医疗和长寿主题旅游业蓬勃发展,当地政府也希望借此塑造自己的长寿目的地形象。
如今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的标准,中国已经有了77个长寿乡,其中12个是国家级贫困县。
长寿村似乎成了贫困地区的专利,这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和资本积累的产业,越是落后、原始,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长寿村和百岁老人现象越能让中国人信服,因为人们理智上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有人在陋室的寡淡中就能健康长寿,所以只能到几乎脱离现代社会的穷乡僻壤去寻找心理安慰。
“长寿村”难长寿
原标题:【活着】巴马隐疾:“长寿之乡”还能活多久?
来源:腾讯新闻《活着》栏目
作者:高龙这个广西西北的古老村寨和她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巴马村巴盘屯,颀长的居民楼和酒店拥挤在原来瓦房占有的地方。入夜后,霓虹灯点亮了原本静谧的夜色。天气转凉时,大批各地的养生者来到巴马,租住在这些居民楼或酒店内。他们后来被称呼为“侯鸟人”。
养生大潮的背后,是生态剧变的巴马。
2007年,百魔洞被开发成大型旅游项目,墓地被迁走,群居的蝙蝠消失了。阴冷的巨型洞窟被布上各式灯光。开发商修了道路和栈桥,还开辟了几个磁疗区域。当地广泛流传,洞穴一带是当地磁场强度最高的地方。这些区域据说磁疗效果好,但没有确切依据。
在很多人看来,巴马仍然很美,但已残缺。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当地原始森林几乎毁灭殆尽。目前山上的植被主要是人工林,华南虎在这场“浩劫”中消失。1968年,巴盘屯村民发现两只老虎互相残杀,这是华南虎最后一次出现在巴马。
官方政策文件显示,当地采取开发和治理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要打造长寿休闲国际旅游胜地,着力建设盘阳河流域休闲旅游经济带,发展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另一方面,当地提出加快赐福湖、坡月、甲篆村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不过,规划严重滞后于现实,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坡月村村屯规划(2010—2030),坡月村的生态环境人口容量为1.69万人,建议管控下的远期人口规模为1.5万人。但当下,高峰期的居住人口远超这个数字。每年秋季,当地出租房和酒店爆满。
几个养生房大项目正迅速扩展,最终将吞并山坡上的墓地。这意味着巴马村残存的农村痕迹也将消失。
消失的还将包括古老的传统。在巴马传统中,一个人六七十岁时,棺材做好放在家里。死亡恐惧的消失是生存的基础。这或许是巴马最好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