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岛市企业联合会、青岛市企业家协会公布了青岛企业100强榜单。
这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7年公布该榜单。
从数据看,青岛百强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员工总数分别比2020百强企业增长13.15%、14.16%、27.07%、26.45%、9.65%、5.15%和5.58%。
经济下行背景下,展现出了百强企业的韧性。
入围门槛提升,也是证明。2021青岛企业100强的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26.82亿元,比上年(22.15亿元)上升4.67亿元,上升了21.08%。
大企业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基本反映出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透过百强企业,能更真实地了解青岛经济的本来面目、优势短板。
青岛经济的强项,自不必说。本文尝试从榜单出发,窥视青岛经济的短板,以及需要发力的方向。
1
首先,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依然在承压。
2021青岛企业100强中一般制造业企业上榜数量仍然保持最高,为41家,但比2020百强减少1家。
几个关键指标,制造业都有所下滑。
在资产额占比上,制造业企业资产额占比由上年的25.80%下降到24.24%,下降1.56个百分点;
在利润额占比上,制造业企业利润额占比由上年的58.92%下降到56.71%,下降2.21个百分点。
在纳税额占比上,制造业企业纳税额占比由上年的71.36%下降到69.11%,下降2.25个百分点;
在从业人数占比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占比由上年的55.94%下降到55.69%,下降0.25个百分点。
此外,2021青岛百强制造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5.48%比2020百强(5.63%)下降0.15个百分点。
制造业表现不够理想,与百强企业多个指标的上扬,形成鲜明对比。由此说明,青岛有着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青岛制造业的瓶颈,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新兴领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业。传统产业占比较高。
制造业分类中,入选榜单最多的行业是食品饮料与汽车机车,分别为9家;石化化工入选7家、机械钢铁为6家。
年初的数据显示,2021年青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5.9%,增加0.9%,实现近年来首次提升。但由上述数据来看,青岛制造业还需继续破题。
2
青岛百强榜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岛在关键领域的缺位。
当下热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百强榜上几乎没有体现。
一座城市经济的重要性和成长力,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数量的多寡,是比较重的衡量指标。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华为被断芯,直接让出了手机高端市场,主要原因是我国技术上存在短板,被某些国家和企业“卡脖子”。同样的道理,在青岛,有多少能对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企业?
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最重要驱动力的今天,青岛需要往产业链上游进军。不仅是制造业基地,更应该是研发高地,做新产业的策源地。
不过,从这两年青岛落地项目看,大多项目还是把青岛定位为“生产基地”,能带着研发中心而来的,相对较少。
刚刚结束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青岛签约了13个项目,新引入6个世界500强项目。但是,只有阿斯利康有意向落地“创新中心”。
峰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阿斯利康计划在高新区投资建设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投产3年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00亿元人民币。同时,在青岛设立阿斯利康中国区域总部,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及产业基金。
青岛要持续向持续向外重视释放“科创”的信号,集聚更多科创资源。为产业升级转型,奠定基础。
3
百强榜上,金融保险上榜24家企业。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盈利榜单上,青岛最赚钱的10家公司中,银行占据5家。而且,利润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青岛农商行2021年净利润29.7亿,排名青岛第四,仅次于海尔、海信、青岛港。在百强榜上,青岛农商行排名20,营收166.8亿。以此计算,其利润率为17.8%。
金融业发达,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说明,青岛的金融业有了长足进步,有了助力经济的更多“活水”。同时,也让青岛面临另一个课题:如何让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挤压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
当然,金融行业利润率高,在国内是普遍现象,不是青岛独有。
5月14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金融领域有5个问题值得研究,其中之一是“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他说,目前金融业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制造业的好几倍,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占了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中央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一定的比重,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榜单还暴露出青岛“腰部”企业不够多。
所谓腰部,简单来说,就是抛去两头的中间部分。
榜单上,海尔以超3000亿的体量一骑绝尘,海信也超过千亿。但在500亿至1000亿之间的企业,仅有两家,分别是青建和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个是600亿级,一个是500亿级。700亿到1000亿之间,出现了断层。
可以与宁波做一个横向对比。
去年底宁波公布了百强榜,千亿级有两家,与青岛类似。可是,从500亿到1000之间,宁波拥有7家企业。
再从百亿级以上来看,青岛39家,宁波46家。
所以,青岛与宁波的经济差距,可以看做是“中间体量”企业的差距。如何培育更多100亿级,尤其是500以及以上规模的企业,是青岛需要认真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