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帅,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最开始是官职名称,后来才成为军衔称号。
元帅用于官职名称,最早源于中国,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是表示对军队中资历、威望和战功最高者将帅之长的一种尊重的称呼,但是还不是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后来成为军中最高职位。
而新中国建立以来,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两级,只是大元帅设而未授,只因毛主席不要。
55年元帅肩章
那什么样的人可以授元帅军衔?由毛主席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写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这是一条必备的条件,就是必须在创建人民军队时就是开拓者,开创者,奠基者,离开了这一条,除非后来有特别大的战功才行,但是排名也比较靠后,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位是以军事能力而定的说法现在已经遭到很多人的否定,那么十大元帅的排位是如何定的呢?
首先还是以创建军队的功绩和后来的军职为主要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由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三大武装起义为主创建的,请看这十大元帅几乎都参加了这几大起义:
55年元帅领章
朱德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湘南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总指挥。
彭德怀是平江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总指挥。
林彪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73团3营7连连长;湘南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3团7连连长。
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贺龙是南昌起义和桑植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两个起义军的总指挥。
陈毅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73团党代表;湘南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
罗荣桓是秋收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特务连党代表。
徐向前是广州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中的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长。
聂荣臻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之一,时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
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副总指挥;为筹划南昌起义作出过重要贡献。
难得的几大元帅合影
而在这期间,还举行了比较著名的黄麻起义、海陆丰起义、琼崖起义,接着在1928年又相继发动了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桑植起义等,但是这些起义的影响和意义不能同三大起义相比,参加这些起义的人后来最多也只被评为大将。
请再看在1955年授衔前,当时的中央军委成员名单: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
委员:林彪高岗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其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程潜、高岗为非军职人员,按照当时毛主席的评衔要求,非军职人员不得参与授衔,除去非军职人员之后中央军委成员名单如下:
副主席:朱德彭德怀
委员: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这样就可以看出这十位元帅的排名和当时在军委的职位是吻合的,都是我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从这些战功卓著的人物的履历和当时各自担任的军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授衔的决策受到了几个因素的制约:首先是各人资历在党内军内的深浅,论资历,朱德军资最老,他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就是连长,那时林彪只有四岁,他还参加了讨袁护法战争,直到红军的创立,一直和毛主席搭档,被称为朱毛红军,排名第一无可争议。
关键是谁排第二?如果在抗美援朝之前评选,林彪、刘伯承和彭德怀都有资格,除了彭德怀是军委副主席职务高一点外,战功他们不相上下,林彪稍微突出一点,三大战役他占了两个,刘伯承也不差,指挥了淮海战役,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彭德怀不太耀眼,但是他以两万人马牵制住了胡宗南23万大军,把国民党战略机动部队牢牢地拴在陕北,为其他解放区战场减轻了压力,功不可没,更为重要的是他指挥的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在直面麦克阿瑟时pk赢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次出国外战,对手还是世界第一的美军,虽然他性格急躁,但指挥作战时头脑异常冷静,开战前必定反复筹划,做到了三思而后行,而一旦决定出手,则必须一击取胜,本来这个机会不是彭德怀是林彪的,但是他抓住了机会,完成了逆袭,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彭德怀也可以排名第二,也许有点争议,但是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无可争议,而毛主席当时也提名彭德怀担任第一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排名仅次于朱德,这是对他作战能力和历史地位的最好评价。
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
林彪能排名第三绝不是他的资历老,他是十大元帅最年轻的,被称为少帅,他也知道,自己威信不够,因为他不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只是参加者,他主要的还是战功,从红军时期扩大队伍,抗日第一仗平型关大捷,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横扫半个中国,如果他指挥抗美援朝胜利的话,排名第二也不过分。
刘伯承的军资仅次于朱德,也是南昌起义领导人,后来也是战功卓著,排名第四没啥可说。
贺龙比陈毅排名靠前主要原因还是他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同时还是红军三大方面军之一的二方面军创始人,在对张国焘分裂红军时给以毛主席党中央重要支持。虽然陈毅在新四军和三野表现突出,但是是后来的事。
如果说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一点也不过分,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罗荣桓元帅,没说的,跟着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唯一的大学文凭,长期担任政治委员,和谁都能搞好团结,从而发挥最大的效果,并且罗荣桓也不仅仅只做思想工作,同样也指挥作战,担任115师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扩大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面积战功卓著。
老实说,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能力绝对超群,如果四方面军不是受张国焘的影响,他排名还会靠前,作为三大红军之一的总指挥,对于根据地的创立,建立了不朽功勋,后来可惜身体不好,不然毛主席也肯定要重用他。
聂荣臻黄埔军校就是教官,资格很老,毛主席说他是个厚道人,确实这样,他和叶剑英性格有点相似,顾全大局,不争权,两个人资历差不多,年龄差不多,职务差不多,只不过一个长期在一线指挥作战多一点,一个搞参谋长工作统一战线多一些,作为十大元帅两人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