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 » 正文

施以贫困群众致富“金钥”——白水县全力推进就业创业扶贫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6 12:04:4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10    评论:0
导读

冬日的早晨特别的冷,白水县尧禾镇安乐村贫困群众李军红夫妇早早来到村里的安乐菌菇厂开始一天的工作。李军红在烘干车间,妻子张芳琴在菌棒加工车间。 “今天,俺俩挣了190元。老板说,现在到春节前后,都是旺季,基本天天都有活干,俺俩天天都能到厂里挣

冬日的早晨特别的冷,白水县尧禾镇安乐村贫困群众李军红夫妇早早来到村里的安乐菌菇厂开始一天的工作。李军红在烘干车间,妻子张芳琴在菌棒加工车间。

“今天,俺俩挣了190元。老板说,现在到春节前后,都是旺季,基本天天都有活干,俺俩天天都能到厂里挣工资。”张芳琴说。

和李军红夫妇一样,自去年起,安乐村另外15户贫困群众就成为安乐菌菇厂的固定员工,男劳力每天赚100元,女劳力每天90元。

贫困群众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安乐菌菇厂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也在白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白水县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解决。经协调,企业获得了25万元贴息贷款。不仅如此,企业通过社区工厂认定后,还将获得16000元补贴,以及场地租赁、水、电等费用50%的补贴。

李军红等16户贫困群众就业促脱贫的案例仅是白水县推进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的一角。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区域划分、属地管理、行业参与、部门支持、镇企联动的原则,以产业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就业、培训提升就业、劳务输出就业、企业吸纳就业、岗位兜底就业六方面全力推进产业+就业全覆盖,为贫困群众送去打开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创新模式 传统农民角色变化

作为白水县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支柱性产业,苹果产业被历届白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条主线。

随着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白水县紧扣这一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和创新“产业+就业”扶持新模式。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大力扶持“果园托管、持股经营”,将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思路,鼓励支持现有涉农企业大力推进“订单式农业”,引导农民按需发展特色种养殖,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扩大就业岗位;强化“互联网+苹果”理念,积极引导和培育一定规模的涉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催生贫困户从事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

尧禾镇阿东村三面环沟,交通不便,共有115户贫困群众,系全市深度贫困村之一。为使阿东村早日摆脱贫困现状,白水县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大力发展苹果种植、设施大棚及光伏产业,吸收贫困户就近转移就业,使贫困群众实现不出村就上岗。

杜景山,阿东村贫困群众,拥有几十年务工经验的老果农。然而,随着现代务果技术的广泛应用,他多年积累的务果经验大多已不适应现代种植的需要,导致果树病虫害增多,加之果园面积大、投资大且缺资金,每年近10亩果园营收不多。

“各类技术培训帮了我的大忙。”杜景山说,他先是将10亩果园半托给美华果业,不仅能享受到企业提供的农资购买优惠,还能随时接受企业提供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性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类苹果种植技术专业培训,并学以致用,全面加强果树田间管理和冰虫害科学防治。今年,他家的苹果丰收了,果实品质好,商品率也高。除此以外,农闲时,他还可以到美华果业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

“公司开发出的工作岗位将优先考虑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美华果业总经理李小勇受访时表示,“据统计,截止目前,公司性支出共计76万元,其中贫困群众务工支出27.6万元。”

扶智先行 鼓励创业促进就业

尧禾镇李家塬村贫困群众石红卫生活已改善很多,自主创业前所欠的10多万元债务已还掉大半,且生意越来越好。回顾自己的脱贫之路,他如是说:“创业培训和不等不靠的信念是成功的秘诀。”

创业之初,石红卫家境很艰难,长期患病的父亲花去了家中多年积蓄,年迈的母亲尚需人照顾。为改变贫困现状,他在安徽、河北经营过餐饮,然而,经营惨淡。返乡后,他到战友开的自行车行打工,虽说收入不高,可尚能照顾老人。

直至2016年5月,战友因种种原因决定将自行车行转出,面临失业困境的石红卫决定“赌”一把,把店盘过来自主经营。那时,他心里没底,毕竟给人打工和自主创业是两回事。恰在此时,白水县人社局组织经营管理培训,他当即报了名,学习先进的销售和管理经验。

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结束了。石红卫结合先前的工作经验和培训所学,从推广和售后服务两方面入手,依靠诚信经营闯出了自己的牌子,如今,自行车行经营收入日趋稳定。创业成功的他还创建了自己的雷克斯骑行俱乐部,数十名会员都听从他“管理”,他则提供自行车维修、线路制定、安全保障等等。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给自主创业者和就业者提供智力支持,白水县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员进行上门培训,其他贫困劳动力开展集中培训,实现应培尽培,培用结合;依托各类专业合作社,打破固有模式,将培训班开在田间地头、夜间农闲,确保了培训生产两不误;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地域产业发展,开展贫困劳动力亟需的蔬菜大棚、果园管理、家禽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专项培训。

鼓励创业以促就业则按照“城区带镇区,镇区带农村,企业带农户”的思路,强力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对入驻双创中心的企业实行免房租、水电费、宽带服务费等9项政策扶持,以创业拉动就业;依托镇区各项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返乡创业、种养大户等方式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以镇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极创建企业孵化基地或园区,吸纳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进入基地创业或就业。

稳定就业 域内域外同步发力

“镇企联动,吸纳就业,这是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白水县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以来,该县对县域内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用工岗位进行摸底统计,通过就业创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用工岗位;鼓励支持县域内企业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开展企业与贫困劳动力对接,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把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作为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就业扶贫工作发展的抓手,每个就业扶贫基地至少吸纳2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社区工厂至少吸纳1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位于雷牙镇的汉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沣新能源”)在员工招聘中优先招聘当地贫困劳人口,积极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吴俊胜,雷牙镇北乾村贫困群众,他和妻子身患残疾,干不了重活。日常开销靠他常年在外打零工。“汉沣新能源”建成并投入运营后,他应招成为公司第一批员工。“再不用找活了,以前,这一茬活干做完还不知道下一茬在哪儿!在这儿,最起码天天能上班,离家也近,一个月还有4天假,一月3000多块钱,到旺季能挣到4000多块钱,条件也好,篮球场、台球、乒乓球等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和吴俊胜不同,城关街道办大雷村贫困群众刘巧珍选择了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就业。自去年5月起,掌握了月嫂护理技术的她长期在西安打工,凭借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素养赢得了雇主及家政公司的称赞,每月仅工资收入一项就6000元。

白水县还抢苏陕协作契机,成立了首个苏陕劳务协作服务中心,并建立服务体系,定期组织召开就业招聘会,为前往江苏等省外地区务工就业的劳动力提供便捷、准确、安全的就业信息和后期跟踪服务,也为白水籍务工人员提供了求职招聘、培训登记以及政策解答等配套服务;充分发挥镇(办)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人力资源信息联络员制度,逾200人的村级信息员队伍负责采集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基层数据,为贫困劳动力推荐用工信息,“零距离”发布用工信息,打造具有白水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同时,该县对政府公益性岗位建立腾退机制,对空缺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村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积极优先安置。在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编制外大力开发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关键词: 扶贫创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5249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