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视频博主依托流量走红,是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征之一。做一名“博主”,成为不少年轻人,甚至在校大学生就业求职的方向。然而,当大学生憧憬着“上学赚钱两不误”“轻轻松松月入数万”,不法分子也开始钻起空子,打着“教”大学生创业的名义,实际上在实施传销、诈骗犯罪行为。最近一则新闻就揭露了这样的“短视频造富”骗局,大学生被所谓的短视频创业导师忽悠,不断拉人头付费加盟“流量王”创业项目,陷入传销陷阱而不自知。
图片来源:东方ic
其实,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搜索“校园创业”,就不难发现,类似“流量王”这样的项目账号不在少数,而且阅读量很高。疫情时代,人们“在线”时间变长了。作为短视频高频用户的在校大学生,被各类短视频创业项目“年入百万”的广告所吸引并不出人意料。他们中,有的希望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有的想当“网红”实现经济自由。
短视频创业骗局,为何会套住那么多人?一方面,身处象牙塔的学生获取信息渠道还是太过单一,加上近年来网红经济走红后,利用“流量”暴富成为不少人艳羡的对象;另一方面,尽管这几年视频平台都在加大可疑账号的监管,但网络传销本身就更具有隐蔽性、裂变性,较难被甄别。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不是坏事,学生愿意尝试更是好事,并不能因噎废食。要避免大学生再陷入类似的“创业造富骗局”,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力,或许是更好的方法。
学校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同时,更要做好科学有效的引导,尤其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风险观”,不要不切实际地追求“年入百万”的财富神话,提高学生创业的风险意识。政府部门更要推动法律的完善、奖惩机制的建设,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短视频、社交电商平台等更要保有“科技向善”的良知,协助相关部门把好网络传销活动的“源头关”,通过数据筛选、人工审核等技术手段,及时探测到可疑账号的存在,防范于未然之时。
马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