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千余座墓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9 12:18:2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675    评论:0
导读

记者从18日在四川盐源县召开的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6月中旬,考古工作者在盐源县老龙头遗址已清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墓葬1100余座,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 6月18日,在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

记者从18日在四川盐源县召开的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6月中旬,考古工作者在盐源县老龙头遗址已清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墓葬1100余座,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

6月18日,在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老龙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田剑波介绍,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开始于2020年4月,出土的5000余件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石器、玉器、玻璃器、骨器(含贝壳)等。

陶器以各类双耳罐为主,青铜器种类丰富,其中整套青铜纺织器具是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也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而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更是凸显出当地独特的信仰崇拜。

这是出土于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的铜护腰(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出土于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的青铜枝形器(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这是出土于盐源县老龙头遗址的双耳陶罐(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表示,此次发掘为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文化谱系研究提供了标尺和参照,证实了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

记者:童芳、尹恒

来源: 新华网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535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