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名青年创业者获得苏州市2016年度“青年创业之星”称号。
中国江苏网11月18日讯 评选“创业明星”上电视、录节目,和创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听创业导师现场指导,发布创业政策“宝典”……17日,为期三天的2016年苏州市“燃情岁月,创梦成真”青年创业服务系列活动顺利闭幕。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创业大赛,苏州市人社局今年首次联合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团市委等9个部门,实现政策资源联动,在创业大赛基础之上,加载“青年创业之星”评选、大讲堂、主题对话、创业导师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了一场青年创业服务活动“升级版”。
推动青年创业服务走向资源联动和品牌化,是苏州深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创新性探索。“我们希望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继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技能英才周之后,面向大学生、青年群体、社会草根创业者打造的又一品牌化服务平台,三者协同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大众创业体系。”谈到这次青年创业活动“升级”,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力量,青年人才是核心力量重要来源,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在苏州兴业,一个集聚税务、金融、载体、项目等全方位综合优势,为青年“燃情创业”打通屏障的联动平台越来越被需要。
近年来,苏州不断完善青年创业氛围,打造了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全程青创服务体系。自2010年10月起,苏州人社部门分别与26家在苏高校(含部分中职)合作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依托指导站,为大学生开展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校园招聘、创业模拟实训、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大学生创业孵化、优秀创业项目库建设、“菁英汇”创业大讲座等系列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构筑前端载体。
“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青年创业有许多想法和方案还不成熟,针对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剥离,提供风险可控的创业计划,是对走出校门、没有创业经验的青年创业者最大的鼓励。”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王世文教授认为,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以社会力量和高校资源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常态化的创业服务,有助于帮助更多人更好更快实现创业理想。
以此为导向,苏州自2003年起组建了三届创业培训专家志愿团,并于2011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创业导师团主要为苏州市大众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授课、线上线下咨询、创业计划的论证、项目评审、开业指导、跟踪服务、一对一帮扶等工作,实现创业导师团完成创业‘传帮带’。”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一系列帮扶计划的引导下,苏州青年创业之路越走越顺畅。在刚刚评选出的“青年创业之星”当中,今年36岁的谢晴容是园区仁和织绣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位毕业于苏州大学英语专业的高材生,却在创业的道路上围绕“缂丝”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做起创新文章。
“在我刚接手时,公司没有资金和团队,管理也是传统家庭作坊式的模式。在我们发展最艰难的时候,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伸出援手,主动上门帮助我们申请文化产业类和创新类相关资金,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谢晴容说,在多方支持下,自己组建并带领团队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到市场推广等环节不断探索,至今共获得专利23项、著作权60项,她的创业也让苏州“缂丝”走上更大的国际舞台。
落实创业帮扶政策,重在激活青年创业的内生动力。出生于1987年的袁方是“创业之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2010年,袁方代表苏州大学以队长身份参加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金奖。同年,袁方参与创办苏大天宫孵化器,充分发挥“孵化+投资”的“政产学研资”创新优势,先后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教育部科技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称号。“青年创业的失败率虽然很高,但要勇于尝试,重在锻炼自己的能力,收获一份经历。”袁方说,青年创业失败的成本较低,社会宽容度也很高,随着苏州青创载体的不断增加,这种尝试将越来越普遍。
如今,苏大天宫的成功,也形成了“以大学生创业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新型服务模式。“苏大天宫”目前共孵化200多个创业项目,引导投资科技项目50多个,发起了天宫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加速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联合投资超过10亿元,带动了2000多名青年大学生创业,为近10000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就业机会。服务大学生的“口袋校园”、“八天在线”等项目已在全国拥有一千多万用户。而像这样的孵化载体,在苏州还有180多家,可实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实现场地、资金、商业资源全方位服务。
“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介绍,为了让创新创业之火烧得更旺,今年,苏州市人社局还联合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团市委、妇联等8个部门,对创业创新政策进行收集、梳理,共同编写《“创业天堂”政策服务手册》,收集了国家、省、市70多项创业创新政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详尽解读,打造了一本服务创业者的政策“宝典”,同时,新上线的“就业苏州·创业天堂”微信公众号也将使青年创业者信息获得更加便捷。盛 峥
链接>>>
1200多项目角逐
创业大赛“百里挑一”
本报讯17日下午,2016苏州市“金枫创业杯”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决赛落下帷幕,从1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2支团队进入决赛,展开激烈角逐。最终,相城区“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项目拔得头筹,获得5万元创扶资金和1个“正保商学院”总裁特训班参训席位。
本次大赛经历半年,各市县区和26所在苏高校广泛参与,参赛团队成员均为35周岁以下青年创业者或在苏高校大学生。入选决赛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产业领域,既有依靠大数据云技术开发工业采购、水处理管理体系、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项目,还有主题咖啡文化精品店、手绘视频等文创项目,突显了苏州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动向。
从2008年的市民创业大赛到2015年的创业创新竞赛,大赛从起源、发展、到成熟,直至今年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不断为苏州经济转型发展和促进民生改善新引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树立新典型。据了解,晋级本次大赛的12个项目将获得优先推荐决赛项目申报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并将被推荐对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资源,优先推荐入驻当地创业孵化载体等。 (盛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