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29日,川北监狱57岁的民警陈智把家中老人、孩子托付给妻子,主动请缨前往大凉山,义无反顾踏上扶贫之路。就这样,本可在轻松岗位上平稳退休的陈智将最后三年的职业生涯献给了大凉山脱贫攻坚的战场。
铮铮誓言,坚定扶贫信念
初到凉山,秀丽风光与落后生活环境产生的强烈对比冲击着陈智的感官。看到泥泞险陡的道路、低矮破落的土墙房屋、衣衫褴褛的村民组成的贫穷落后的图景,一阵强烈的情感从曾经在乡下长大的陈智内心奔涌而出:“这次来对了,我更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初来乍到,臭味浓烈的旱厕、夜里蚊虫的叮咬、因不习惯的饮食导致的腹泻,给一同去扶贫的队员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与困难,大家的情绪也有些低落。
在此困难时候,乡党委书记组织大家在乡政府大院的老核桃树下,重温入党誓词。熟悉的誓词在夜幕下回荡,一股强大的力量自陈智的心底油然而生:“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帮助这里的村民走上富裕吗!越是困难,越要有更大的勇气与智慧,我一定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变富裕?得有办法才成。陈智帮扶的昭觉县齿可波西乡洛子阿里村平均海拔2100米,主要农作物产出有玉米、荞子、土豆、青花椒、核桃等。土豆、玉米产量不高,市场上价格也不高。倒是青花椒,让陈智看到了致富路子。这里产出的青花椒质量很好,香、麻味馥郁。能烹调出川菜别样风味的青花椒,一定也能烹调出大凉山里的美好生活。
调查发现,这里的青花椒原来多半被小商小贩收购,或者是农户拉到集市上售卖,价格一直上不去。如何才能让优质的青花椒卖出好价钱,让青花椒成为大家的“致富椒”呢?
走品牌化之路!陈智自己垫钱帮助村合作社打造“洛子阿里.青花椒”品牌。利用假期多次往返成都、西昌,就商标设计、注册申报、产品包装等等多方联系,并与厂家协商谈判达成优惠价格。通过艰苦的大量的工作,成功创立了品牌。
为了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打响“洛子阿里.青花椒”品牌知名度,收集市场反馈,陈智利用假期带着返乡大学生和中学生在县城摆摊推销青花椒,带领村民持续增收创收。如今,“洛子阿里.青花椒”已通过县商务局推荐,通过了县州省“832国家消费扶贫平台”三级审批,成功登录上架“832国家消费扶贫平台”。由青花椒带来的致富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这三年来,陈智的朋友圈是“洛子阿里.青花椒”的免费宣传阵地。他通过个人社会关系,并与自己单位对接,积极为村民销售青花椒,累计销售4000多斤,想尽办法为村民增收;他的车相当于村里的公车,他自费开车送村民看病、为村民取送包裹、紧急材料等等。虽然已经结束扶贫任务从大凉山回来了,但陈智依然牵挂着那里。就在前几天,陈智与成都的一家企业取得了联系,继续为打开青花椒的销路努力……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三年来,陈智用心用情用智慧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走访入户做家长和孩子思想工作,陈智苦口婆心劝说辍学孩子重新走上读书之路。在他的努力下,4名小学生、1名初中生重返校园接受教育。不读书的孩子,陈智关心;想读书但经济困难的,陈智也关心。联系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通过结对助学帮扶,陈智为2名大学生、1名高中生、2名初中生、1名小学生解决了读书问题。
当和同事驾车去接中途辍学外出打工又被劝返回来继续上学的孩子时,当被点醒的孩子愿意认真读书努力学习时,陈智的心里总是说不出的开心。读书改变命运。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凉山的下一代会越来越有本领,大凉山的未来也一定越来越美好幸福。
走访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宣讲禁毒防艾等知识及法律法规,反映并协助村里解决村民生活用水、用电、广播电视等存在的问题,组织务工返乡青年、休假学生等开座谈会讲政策、听建议,联系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开展助学、捐赠活动……
一桩桩一件件,陈智日复一日地努力着,用真心与智慧照亮脱贫之路。他脚下的“泥水”路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楼房,秀美风光下,是热火朝天的奔小康景象。
“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应该担当使命,像旗帜一样,插在大凉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插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每一个地方。”陈智曾这样说道,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今年8月,陈智就要退休了。他的事迹在监狱流传,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不管在任何岗位上,都忠于使命,发光发热,在无悔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编辑:罗 松
校核:焦 姣
审核:胡国权、吕正荣
来源:川北监狱
猜你还想看
凝心聚力 再启征程 高质量打造四川监狱“智慧支撑”工程
四川监狱围绕严格规范执法 标准化建设再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