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三十五中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历史上曾走出多位优秀人才,宋平、王岐山、李锡铭、邓稼先、陶西平以及王光复、王光英、王光美兄妹三人等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李铁映、李贵鲜、宋健、姜恩柱、韩叙、陶驷驹、傅莹、刘结一、宦国英等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有一个莱阳人是这两所学校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就是出生高格庄镇胡城村的初诰。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记载:“初诰于1923年从北高师毕业后,与9位同学集资创办了志成中学(北京三十五中的前身),李大钊、邓萃英、陈宝泉、初诰等15位教育界名流时任校董事会董事。1928年初诰任校长”。
初诰,又名初大告,1898年生于莱阳胡城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早年在家乡读私塾;
1914年考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18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
1919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1934年获志成中学3000大洋资助到英国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37年冬回国,任河南大学英文系主任;
同年8月任重庆复旦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
1941年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
1948年任西北大学外文系主任。
1944年在重庆复旦大学期间,初诰同许德珩(曾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梁希(曾任国家林垦部首任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菽(南京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人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社(今“九三学社”)。初诰一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1946年春,与中央大学教授梁希、潘菽等一起到重庆上清寺拜见了毛泽东主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初诰与王炳南(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共同筹建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
学校成立后,担任英语教授,是英语系第一任系主任。1950年任校工会主席,1959年任校图书馆馆长。
1987年6月3日,初诰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初诰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学术造诣深,对英国文学、戏剧、英语语音均有较深研究,对翻译工作有独到之处。他精通世界语、日语、俄语、法语,是享有盛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推广世界语的先行者之一。他是值得尊敬的莱阳人!
点右上角关注,既可阅读更多往期内容,又可及时获取最新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