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年10月27日“达里尼”港奠基仪式上全体人员合影
1902年9月8日“达里尼”港船坞驶进的第一艘船
千百年来,港阔、水深、浪小的大连湾,给人们带来了比同纬度地区更加宜居的气候,也让中国拥有了一个天然优良的深水不冻港。2009年,大连市档案馆远赴俄罗斯征集档案资料,翻开辗转征集到的原始档案,百年前大连港选址的往事一一浮出水面。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将旅大地区作为重要海防基地。早在1860年,英军就乘军事休整之机,对大连沿海进行侦察、测绘海域,绘制出维多利亚湾(今大连港)海图和亚瑟港(今旅顺港)图。到了19世纪中下叶,沙俄已强占了海参崴,将其作为意欲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但令其不满的是,此港口的结冰期长达4个月。因此沙俄将寻求“不冻港”的目光锁定在辽东半岛,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为其打通远东出海口、建立自由港奠定了基础。
沙俄外交部第1127号档案:大连湾是“一个真正值得考虑的地方”“大连湾是一个横向宽十俄里的宽阔海湾,拥有四个独立的港湾。宜于停泊吃水二十二尺、甚至吃水更深的船只……大连湾不冰冻,加之面积和地位特征,它成了我们打算建设顶级商业港口时一个真正值得考虑的地方。”这是1897年7月28日,沙俄驻芝罘(今山东烟台)副领事在清政府官员陪同下“参观”大连湾和旅顺港后向沙俄政府发回的奏文报告。报告认为:“旅顺虽然可以停泊船只,但远不如大连湾方便。”诚然,军港和商港合修一处,“会产生诸多的不便,且有拥塞之弊”,商港需另择他处。
沙俄外交部第104号档案:高层在大连港选址上的交锋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珍藏有1898年沙俄各部门关于在辽东半岛选址建设商港的往来电报,记录了沙俄军部和外交部在选址问题上的分歧。
分歧争端缘于军部。1898年5月25日,军部指挥官给外交部长发去密函。军部认为:“根据阿穆尔河州长的汇报,辽东半岛的貔子窝(今普兰店市皮口镇)非常好,引起了中东铁路建设者们的重视,建议在那里建设主要港口并作为该铁路的终点。”这位狡猾的指挥官在寥寥数字的密函中,只字未提军部的意见,而是假借他人之口。
实际上,提议港口选址貔子窝是军部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在1898年5月20日哈巴罗夫斯克格罗杰科夫中将给总司令部指挥官的电报中曾提及,“必须完整地把这个港湾(貔子窝)纳入我们的使用范围,否则可能发生其他国家占领它并修建港口,在那里集中一切可能力量,发动战争来反对我们,并成为我们在大连湾地域的竞争对手”。
军部的来函引起了外交部的疑惑与恐慌,外交部立即于5月26日发密件给财政部长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在这份密件中,外交部转述了军部的关于商业港口选址的建议,同时很疑惑地问维特是否知道军部建议在貔子窝建设主要港口并作为铁路线的终点。从外交角度,密件表达了深深的不安与担心,“(1898年)5月7日我们同中国全权代表签署了补充纪要,我们对中国政府承诺,连接西伯利亚和辽东半岛的干线铁路终点,应该是大连湾和阿尔图尔港,而不是半岛沿岸其他的地点……军部占领的貔子窝湾以及周围土地,是不属于我们租借范围内的,违反了占领区和中立区纪要的规定……可能破坏中国人对我们的信任,加大我们今后同他们处理其他外交关系的难度。不顾签订的条约,用军事力量强占中立区的领土,使其划入租借区,会引起其他列强采取同样措施对待中国。给远东地区带来相当大的危险和麻烦。”
1898年5月27日,中东铁路公司接到了来自财政部的询问函。他们对于军部借自己之口,提议选址貔子窝的做法十分恼火。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盖尔别茨火速于5月29日给维特发去密电,对于商业港口选址之事作出详细解释并表明立场。随即,中东铁路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表示“我们自己考察阿尔图尔港、大连湾和鸽子湾后,认为最好是大连湾的维多利亚湾作为商业港……鸽子湾很不适合作为商港”。中东铁路公司在详细考察大连湾后确定“最好的勘查线路,从阿尔图尔港通往大连湾、岫岩……完全绕过貔子窝。”就这样,盖尔别茨代表中东铁路公司否认了选址貔子窝的说法。他还重申“我们不能对其他人的说法负责”,对军部假借中东铁路公司名义的做法予以反击。
维特看到盖尔别茨的报告后,对大连湾的形势已了然于胸,并知晓了中东铁路公司关于商业港口选址的意图。维特先后于5月30日、6月1日向沙俄外交部及军部发函称:“中东铁路建设者盖尔别茨工程师没有通知任何人关于将貔子窝建成主要港口和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终点。相反,根据清政府地方政权的看法,在该处建设港湾不完全适合。”这时军部虽然再次重申了貔子窝作为港口的意义,但其声音已经十分微弱了,不再引起维特的注意。
1898年6月4日,盖尔别茨给财政部发电报,就商业港口选址作最后汇报。电报中说:“昨天(1898年6月3日)由杜巴索夫将军(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带队,中东铁路公司、本州军事总督及各级政府单位共同参与,在大连湾考察商业港口的选址,一致同意选定西南部的维多利亚湾。”在这封电报的原稿上,维特亲笔写道:“陛下恩准我下令,不能耽搁时间抓紧安排中东铁路公司在大连湾建设港口。”
在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中有一份1899年4月时任建设总工程师的萨哈洛夫起草的大连湾商业港口和城市规划草案,其中评述道:“基尔湾(今大窑湾)靠近大连湾,比维多利亚湾更适合建设商业港口。其自身海湾较深,建设港口成本较低;北面有山,南面朝向大海。维多利亚湾与此相反,而且在拐角处有一条臭水河,退潮时就有腐烂的淤泥裸露出来。但是,由于港口地点的选择还取决于其他的一些技术和经济意图,这些决定了维多利亚湾更适合建设商业港。”
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第350全宗18号档案:大连湾商港和城市规划草案审议特别会议的内幕1899年5月4-6日,在有沙俄陆军部、海军部、交通部、财政部、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等部门代表参加的特别会议上,盖尔别茨通报了萨哈洛夫起草的大连湾商业港口和城市规划草案,后得出结论:选择维多利亚湾建设商业港,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该港湾比其他港湾都大,能避风浪,而且其港口规模日后可为港口设施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港湾毗邻区域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大型港口城市。距离规划中的港口位置10俄里(1俄里约为1.067千米)处有马栏河和一个超过100平方俄里大小的水域,可以为港口和城市供水提供相当丰富的水资源。至此,商业港口的选址问题尘埃落定。
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了《关于兴建“达里尼”市和赋予这个城市自由港权利》的敕令。在敕令中,沙皇将在辽东半岛南端、大连湾西南岸打造一座自由贸易港口和城市,并为这座新兴港口城市亲笔题名为“达里尼”(今大连市)。1900年10月27日,“达里尼”港举行奠基仪式。到了1902年港口已初具规模,并正式开港。
(本文所示照片档案现存于大连市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12月28日 总第2401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