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美国IHS网站统计的数据,2015年全美共交易二手商用车755109辆,占全部商用车销售量的51.4%。二手卡车交易量虽在这里未作具体说明,但从整体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较中国,这部分市场要繁荣许多。
国内购买二手卡车,主要依靠司机到大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走访,比较著名的有梁山二手车市场,渠道单一。而相比之下,美国销售二手卡车的平台就要丰富许多,主要包括授权经销商、独立经销商,以及二手卡车拍卖网站三类经营主体。
● 经销商+网上拍卖 销售渠道丰富多样
NO.1 授权经销商
授权经销商,指经厂家许可的下属经销商。美国卡车生厂商旗下大多设有专门的二手车经营平台,定期对这部分车进行统一而系统的检测、维护、翻新,而后再通过品牌经销商出售给消费者。
相比其他两种经营平台,授权经销商直接和厂家对接,消费者购买的二手车经过全方位的质量检测,因此更有保障,所享受到的售后服务也相对专业。
通过授权经销商购买二手卡车,顾客可以要求将交通管理局年检纳入交易条款,同时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继续享受期限内的保修服务。另外,如戴姆勒、纳威司达的二手卡车经营平台还会提供其他的保修举措,从6个月到36个月,5万到30万英里不等。
NO.2 独立经销商
除了和厂家对接的授权经销商,美国还有一部分独立的二手卡车经销商。特别是一些形成连锁的商家,其拥有完整的销售体系,产品覆盖整车、零部件,有专人提供车辆检测、修理、改装和美化服务,背后拥有自己的物流车队,负责产品后续运输。犹如刚出厂的新车,数百辆二手卡车经过检测、修复,整齐停放在指定区域,丝毫没有混乱破旧之感。
在产品质量方面,独立经销商同样为自己出售的整车及零部件提供一定期限的保修服务,顾客可以享受国家统一的保护政策。
据美国一家独立经销商透露,他们公司一年可以卖出400-600辆二手卡车。同时,他表示购买二手卡车所需定金和月供都比新车要低得多,这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NO.3 拍卖网站
在美国选购二手卡车,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在线竞拍的方式购得。经营二手车业务的网站有许多,通过谷歌搜索便可以查询到。
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Truck Plane网站经营的Iron Planet,Truck Paper杂志的线上网站等等。
每一款二手卡车都清晰标明了车型、参数、拍卖起价、拍卖期限等信息,并附有近百张车辆实拍图,以供顾客参考。值得称赞的是,所有在售车辆均通过网站检测,附有质量认证报告,享受保修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一般来说,重卡最终会以20000美元-50000美元成交;如果其到期并未售出,拍卖出价会减少1000美元,重新竞拍。交易成功,消费者最终需要按最终成交价折算比例,支付给网站一定的中介费用。
● 官方检测+历史档案 质量保障体系完整
美国二手卡车市场的繁荣,其一归功于多样的销售渠道,其二则有赖于其健全的二手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包括二手车认证制度、车辆交易档案、过户强制检测三种机制的制约。
NO.1 二手车认证制度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出现“认证二手车”,不同于新车和传统二手车,认证二手车起初是由一些规模较大的经销商对自己出售的二手车进行认证,目前这项制度已经推广到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经销商。
认证二手车的质量有保证,并可享受保修服务,消费者的顾虑便得以解决,这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积极性。
NO.2 车辆交易档案
美国存在可供消费者查询汽车背景信息的专业服务公司,如CarFax,其拥有强大的车辆档案识别系统,可以收集整合来自主机厂、交通管理部门、消防机构、金融服务企业等多渠道的车辆信息,形成车况交易记录。
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得到车辆的历史报告,进而全面了解和掌握到目标车辆的车况、维修记录、重大事故记录等重要信息,减少了由于车辆信息不对称造成购车损失的可能性。
NO.3 过户强制检测
美国规定车辆交易过户时必须进行检测,原车主必须要保证车辆能通过检测,检测的内容各州有不同的规定,加州只要求进行尾气检测,而华盛顿特区需要同时进行安全性检测。过户前的强制性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 贷款利率低 金融政策优惠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美国良好的金融政策,给需要贷款购买二手卡车的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 总结
和国内二手卡车市场不温不火的局面不同,美国二手卡车对促进全美卡车销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国二手卡车市场繁荣发展,离不开消费者强烈的购车需求。但在需求背后起真正支撑作用的,还是严格规范的管理手段,可靠的质量是更多美国人愿意购买二手卡车的前提。
另外,需求的增加刺激了市场的健全,商家有利可图,购买平台才变得丰富多样,金融政策才更加有利。反过来,渠道的增加、金融政策的优惠无疑对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再次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一个良性的市场建立起来。
未来中国二手卡车市场的发展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规范的管理制度,无疑是保障市场良性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