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 » 正文

在上海创业开实体书店,可行吗?(在上海创业开实体书店,可行吗?他们是这样做的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5 12:04:0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366    评论:0
导读

小海按: 融合文创、餐饮等多种消费业态,强调设计感和空间体验性,是如今许多实体书店摸索出的转型升级路径。面对互联网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上海的书店创业者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实体书店经受着比较大的冲击,哪怕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书

小海按:

融合文创、餐饮等多种消费业态,强调设计感和空间体验性,是如今许多实体书店摸索出的转型升级路径。面对互联网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上海的书店创业者是这样做的。

在互联网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实体书店经受着比较大的冲击,哪怕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书店言几又也未能幸免,让我们不禁想问,“在上海还可以开实体书店吗?”,但上海的实体书店从业者却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准备开在青年社区里的书店

“危机,就是危中发现机。经历过疫情,心态不一样,会想做一些事。”43岁的福建人郭文伟在上海浦东塘桥“左岸88”园区开了一家书店——鹿鸣书店(爱悦空间)。括号里的名字,是他曾经尝试开办过的书店;而“鹿鸣”,则是在复旦大学周边一家以文史哲社艺为特色的书店,已经开了25年,在师生之中颇有口碑。

去年,郭文伟接过“鹿鸣”的接力棒,开出了鹿鸣书店的第一家分店。他还有一个更具体的计划:开社区书店,探索实体书店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同时把“鹿鸣”的人文精神延续下去。经历疫情,邻里关系被更多人珍视,或许是社区书店的机会,“小区更温馨、更团结,居民也需要一个精神空间。疫情后的城市心理重建,大家都是其中一分子,就看你能贡献什么样的力量。”郭文伟说。

鹿鸣书店(爱悦空间)

6月底,新老“鹿鸣”的故事经过媒体报道,被更多人看到。郭文伟收到一个好消息: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一个大型青年社区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可以一起“做点事”。7月6日上午,郭文伟来到这家名叫“微领地”的青年社区实地探访。9月将正式开业的这一青年社区已有300多人入住,而这个项目全部房间数有3100间。

在郭文伟的估计中,一个千人小区应该可以“养活”一家小书店。“微领地”的邀约让他激动。项目负责人带着他在社区转了一圈。门口是菜鸟驿站,还会有一个理发店,等待前往地铁站的穿梭班车附近,会有一个品牌包子铺。便利店已经签约,篮球场已经建好。“运动的地方有了,一个书店的加入,动静结合。”

青年社区给了书店很好的条件——免租金,希望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文化项目确实不容易。”但郭文伟有信心,“有人,就有机会。”

在他的设想中,开在社区里的鹿鸣书店可以是一个共享共建的空间。他说,前几天刚和鹿鸣书店创始人顾振涛见过面,“顾老师很支持我的想法。”

这个租金不高的青年社区,或许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里落脚的第一站。郭文伟觉得,书店这个空间,有可能让更多年轻人思考、交流,享受阅读带来的收获,产生归属感,“或许,离开这个社区就像‘毕业’,书店会成为他们介绍更年轻的学弟学妹来这个社区的理由之一。”

除了浦江中心,“微领地”在上海还有多个在建社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想和一家书店长期地走下去。在新的社区里,可以让书店参与前期装修,给他们更多施展空间。”微领地青年社区运营负责人说,引进书店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想法,“也希望出一份力,让小书店更好地活下去。”

郭文伟社区书店的计划,得到不少书友的支持,“一些朋友发来了他们对小区书店的想法,还有一些朋友居然主动帮忙联系相关的资源”。他感慨“开书店事小但意义大”,“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开书店的种子,也因此,才会珍惜书店的存在。而这,正是书店从业者坚持的动力。”

“众筹”开出来的诗歌书店

范立群是个行动派。

2014年大学毕业,在安稳地入职一家大型电器企业之前,他和同学卖了三个月烧烤。第一次“创业”,失败。

成为“社畜”的同时,他开出了公众号“为你写诗”。起源很简单,手写的几句诗发到朋友圈,收获不少点赞。“当时看了一个电视节目,介绍‘为你读诗’公众号,给我印象很深。诗可以读出来,也可以写下来。”一个小小的念头驱使下,范立群开始每天书写、编辑,哪怕工作忙,到凌晨也要发出推送。

做“为你写诗”的第二年,范立群辞职了,成为公众号的第一个全职运营者。从公众号刚刚兴起到如今“红利期已过”,“为你写诗”的原则一直是“不追热点,就发喜欢的诗”,“我们没开过广告位,就是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想做的。”

无心插柳的是另一条跑道。“为你写诗”有读者群,2015年8月,做了“一起练字”的打卡活动。“开始的想法一方面是增加公众号的黏性,另一方面也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很多人说,希望自己也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慢慢地,发展出了课程、淘宝店铺,成了一条业务线。”

开书店,是又一次无心插柳还是水到渠成?

“当时有这样一个想法,就在网上搜铺位。几乎是走进这个地方的那一刻,我就决定,开书店,就是这里。”范立群回忆道。去年冬天,范立群走进绍兴路19号。200多平方米面积,2层,有地下室,“高低错落,挺有意思的空间,可以想象在这里开一家书店的模样”。

地下空间中央,是一条蓝色、波浪造型的平台,尽头有投影设备,可以供人休憩,也可以举办展览。

蓝色,是范立群心目中诗歌的颜色,也是这家书店的主色调。一楼的图书以诗集为主,走上二楼,书架的颜色变得多彩,书的门类也随之扩展到文学、社科、设计类。

除了图书,泡芙云还有大量和诗相关的文创。日历、笔、笔记本、杯子、雨伞……在诗句的加持下,让人心痒。在泡芙云喝咖啡,不仅咖啡的名字是诗句,使用的咖啡杯也是店里的文创。

“我们是2019年开始做文创的。做文创之前,‘为你写诗’的小编几乎都是因为兴趣而参与,没什么酬劳。大家身处天南地北,因为对诗歌的喜爱成了朋友、同事。”范立群说,“2022年,我们要开一家书店。我们准备了几个众筹方案,这次众筹没有目标,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把这家书店开起来。”

今年1月,“为你写诗”团队第一次宣布要开书店。“众筹”,其实是成为书店会员,100元可以获得诗集和饮品、礼物,314元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入书店共创者名单,申请当一天书店主理人。

在“泡芙云”成型之前就愿意成为会员、参与“众筹”的有将近700人,大部分不在上海。书店开始试运营,有人说,多了一个去上海的理由。有人第一时间约朋友一起打卡,“关注好几年的微博账号开的书店,有一种情感的链接”。最高赞的评论写道:“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个幸福的角落,一个流浪的智者可以落脚的地方。”

“不是有人说过吗?书店、咖啡店、花店,是普通人开店的三个理想。我们就想,能不能让这家店小小地完成很多人的一个愿望?我们有书、有咖啡,也有花。当一天书店主理人,让大家参与这家店的建设——‘我在上海有一家书店’。”范立群说,被疫情拉长、停顿的装修期,他没有太多焦虑,“有大段时间思考,写了10多首诗”。反而是6月重新开工后,紧迫感和压力更大,“我们想让这家书店尽可能开得更久一些,就要考虑让它有更多营收来源。”

“为你写诗”的文创产品线去年有几百万元销售额,“靠文创的收入,目前可以部分地‘养’这家店。但的确有危机感,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的‘黑天鹅’,公司业务今年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必须要有抗风险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用商业的手法,让这家书店‘活下去’。”

要做“家门口的文化和集”

过去三年,一见图书馆南昌路馆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小店。不断流传的口碑,为这家小小的民营图书馆吸引来年轻的爱书人。电影《爱情神话》里面,白老师和挚友老邬在这里争吵、交心,店里后院墙上那句“你一旦开始阅读,也就会永远自由”也被更多人知道。

然而南昌路馆的运营却在疫情冲击下被迫戛然而止。但早已筹备好的一见图书馆滨江馆也开始试营业了,还来不及说再见,南昌路馆的藏书和人员团队都将转移到这家位于徐汇滨江保利时光负一楼的新馆里,继续与会员们“共建共创”社区文化气氛。

杨俭秋说,“一见图书馆定位为社区型图书馆,想要做的是“家门口的文化和集”,通俗点来说,相当于是社区文化中心。通过提供阅读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生活品质。我们希望通过商业运作,以民间的力量去提升场馆的活力,聚集起一群对文化有热爱、对阅读有追求的,在当下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更多关注精神生活的人。”

2019年7月,黄浦区南昌路开出第一家“一见”分馆,场地是按照比较纯粹的阅读空间、构筑城市绿洲的概念去打造的。经过三年多,通过和会员、消费者的广泛接触以及运营上的深度探索后,团队觉得图书馆承载的内容需要更丰富,商业运作上也更成熟了。

2021年11月,团队在浦东碧云国际社区开了第二家分馆,这也是图书馆的一次迭代,从阅读空间往文化活动中心去转变。在分馆选址上,更注重社区。馆内也会安排更多空间去呈现不同的内容。图书馆对社区居民不断推出讲座、课程、工作坊、演艺节目等活动,不断输出内容。我们也更多地和内容创作者合作,为他们提供平台,我们则能够扩充收入,让增长更稳定。

杨俭秋说,“三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形成方法,落实到图书馆的运营。在收入端,我们相信未来会增长;在投入端,我们希望探索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因此有共建、共创的模式。图书馆的前期投入由我们来投,在运营当中更多和社区、会员一起创造。会员们可能成为我们的销售人员、营销人员、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和参与者,让更多人参与、传播和发声。比如南昌路馆,三年来我们在营销上面的投入几乎为零,都是靠用户自发传播。”

民营图书馆未来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不是会有更多人参与这个事业,相信大家会用商业眼光来判断。“我们做家门口的文化和集,是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去寻找能够覆盖的人群。图书借阅并不是最主要的功能,而是一个便民措施,吸引大家来一起营建图书馆,在这里获得成长,交到同频的朋友。”

延宕数月,如今重生,这次,“一见”又要带来一个新的面貌,讲述一个新的与书有关的故事。

创业政策详情

 
关键词: 实体创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6137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