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
今天是第43个世界博物馆日
小太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航天领域的博物馆
小伙伴们有机会的一定要去看看~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1958年经毛主席批准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组建以来,这里成功发射了180多颗卫星、11艘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继将14人次11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始建于 1998年,2016年重新改扩建,建筑面积为3300余平方米,展区总面积2900余平方米,设序厅、六个展区和中央体验厅。其中,陈列历史图片近900 幅,以1960年聂荣臻元帅视察中心所穿大衣、习仲勋调拨给中心的吉姆轿车为代表的历史文物近600件,以神舟九号返回舱、返回舱主伞为代表的大型航天产品实物和模型50余件,以毛泽东主席批准建设基地文件为代表的珍贵历史文献近60份,以钱学森回忆为代表的视频资料13段,还建有两弹结合七勇士、烈士王来等场景还原6处。同时,配有巨型LED显示屏、大型沙盘、动态立体数字沙盘、航天VR虚拟体验舱等现代化展陈设施。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布展注重历史性、故事性、思想性和现代性,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分版块向观众详细介绍党中央审时度势、决策建场的历史,真实再现了发射中心建场60多年来创业者艰苦奋斗抓建设、科学求实搞试验、开拓创新谋发展的奋斗历程,以及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创造辉煌的发展过程。集中体现了党领导国防尖端科技和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生动反映了东风航天人扎根大漠、矢志航天的良好精神风貌,成为老人寻根、新人铸魂的精神高地。
“两弹一星”纪念馆是原怀柔火箭基地,始建于1958年。基地的任务是探索和开发用于远程火箭的高能液体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工作。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013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指示,将怀柔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建成“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保持当年的原貌,作为科学院历史贡献的传承。对原址进行改造期间,工作人员组织脚本撰写、展品征集、展馆环境配套施工建设,进行纪念馆内外装饰安装和布展施工,完成脚本文本的保密审查和现场保密审查等,最终于2015年9月12日上午,正式开馆。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纪念馆分为中科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科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展出“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照片和实物等。
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坐落于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祥地--陕西省渭南市长寿塬桥南镇,该博物馆突出“回顾历史、弘扬传统、牢记使命、再创辉煌”这一主题,共设立测控装备、气象装备、车载装备、回收装备、通信装备、教材成果和天线七个展区。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隶属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我国第一座航天测控装备专业博物馆,占地约10000平方米。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该馆收藏了2832套设备和25600张图片,有大量曾为祖国航天测控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装备,有为返回式卫星提供测控支持的超短波设备,有为通信卫星万里太空同步定点的C频段微波统一测控系统设备,有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功勋机”的320计算机,有嫦娥一号卫星遥控遥测天线,有“神舟”三号飞船返回舱,还有为航天英雄杨利伟“接风洗尘”的搜救和医监医保装备……
中华航天博物馆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座落于北京中轴线、天安门南约十公里处的中国航天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1992年10月落成开馆, 展出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全国最早的航天科技类专业展馆,也是唯一集中展示弹箭星船器等航天实物的主题展馆。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为中国航天文化宣传的主阵地,这里记载着中国航天的历史变迁,展厅内通过详实的图文史料,丰富的馆藏展品,现代化的交互设备,再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 目前馆藏的实物展品主要有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返回式遥感卫星、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及返回舱主伞、火箭发动机等。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大课堂”、“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讲座”等阵地,架起青少年感知航天的桥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成立于1985年,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博物馆近年来在原址新建的基础上并扩充展品,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展品还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航空航天原理以及人类飞天的历程。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北京天文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当时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北京天文馆包含A、B两馆,共4个科普剧场。A馆天象厅是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厅,内部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蔡司九型光学天象仪和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天域数字投影系统,不仅能为场内400名观众逼真还原地球上肉眼可见的9,000余颗恒星,高达8K分辨率的球幕影像,还能实现虚拟天象演示、三维宇宙空间模拟、数字节目播放等多项功能。
B馆内有宇宙剧场、4D剧场、3D剧场3个科普剧场,以及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各类科普教育设施。
享誉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皇家天文台,隶属于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顶展出的八件古天文仪器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中国天文国宝,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
<< 向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编辑 | 李 鑫、郑云龙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