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发展”高校教学研讨峰会在锦大举办
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及社会对传媒人才的激烈竞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应努力跟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和节奏,为了应对传媒人才日益增长的激励竞争,积极探索在融媒体时代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6月10日,一场由川大锦城学院发起并主办的“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发展”高校教学研讨会在和平大楼600会议室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校内领导有:锦城学院副校长王亚利,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邓生庆、播音系主任谢蕾。校外嘉宾有: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包德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赵小蓉、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播音系主任许春林等十多位来自省内部分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参加,围绕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先后发言来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次研讨会采用了小屏直播的方式,向不能够来到现场的同学们及时转播了现场的情况。
会议伊始,王亚利副校长代表学校欢迎了来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和老师们。她说,锦城学院一直关注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的发展,锦城学院提出了“2025”培养未来型人才的重要战略计划,以适应现下新媒体的发展。
来自锦城学院播音系主任助理刘凌涓在发言中表示融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根据她提供的数据显示,当下,人们选择的日常娱乐方式有了重大改变,其中,手机占比高达74%。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下,自媒体人迅速崛起,呈现年轻化。
在融媒体时代下,不仅是受众,媒体人自身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赵小蓉表示,新媒体之下,学校应从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教学加强思考和尝试。从教学模式上,需结合新媒体特性进行改变,将教学与移动直播等新媒体产物相结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从基本功、内容、价值判断以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培养。
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包德述认为,在当下环境,学校应从传统教学手段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性教学方式的融合、艺术专识教育与艺术通识教育的融合、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融合、课堂训练与舞台实践的融合、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融合、个性化教育与专业延伸拓展的融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融合以及“人文关怀”与“严格要求”的融合等9个方面进行突破。
在一线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媒体人王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新媒体时代表面上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实质却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王洋认为,为了适应互联网的特性,应用创新的姿态来面对新的环境。新媒体的创新,应该有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媒体人应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而不是形式上;其次,创新贵在知轻重,不是挑战传统道德的底线;最后,个性化问题也同样重要,不论是节目的基调还是主持人的人设。
在十多位专家老师的精彩发言后,是自由讨论的时间。专家、老师们耐心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学术交流,探索该专业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下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定位。同时也为锦城学院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推动本专业在锦城学院的发展与创新。
记者 林倩 摄影 李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