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小雪到,温泉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5 17:26:0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338    评论:0
导读

今日小雪。天气骤寒。 古时,小雪日,是元代诗人王庭筠的“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来急雪打船窗,今夜推窗月满江”;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温泉雪景 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赏雪,在


今日小雪。天气骤寒。

古时,小雪日,是元代诗人王庭筠的“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来急雪打船窗,今夜推窗月满江”;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温泉雪景 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赏雪,在古代文人一种颇具浪漫主义的冬季游赏活动,也留下了无数意境深远的诗篇;而泡汤则是古代贵族冬季里另一项兼具避寒与养生的活动。一代帝王唐玄宗杨贵妃,便是冬季温泉避寒的历史代表人物。

华清池 唐玄宗与杨贵妃雕像 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长安的冬天,干燥、寒冷。据称,每年的初冬季节,唐玄宗便会带着杨贵妃离开大明宫,转而前往远郊的华清宫沐汤避寒,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才会返回长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一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流传千古,骊山温泉也因此赫赫有名。

身在岭南大地,小雪节气,尽管草木仍旧葱茏,但也进入了泡温泉的最佳季节。各个温泉度假村开始热闹起来,周末,人们的行程里,开始规划温泉泡汤游。


年人均泡浴温泉5次,广东温泉游居全国榜首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是真爱泡温泉。

杨贵妃入宫以后,玄宗骊山时日明显增多,每年往往在骊山住一个月以上;天宝二年(743)住了38天,天宝十年冬到第二年的正月,在骊山留了96天,还在温泉宫让全体大臣从长安到骊山温泉宫来举行朝贺活动。天宝六年更大兴土木,扩建温泉宫,改名华清池。唐玄宗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14年(公元755年)41年间,先后去华清宫达36次之多,杨贵妃有11年到过华清宫养生、美容、浸浴温泉,以葆其青春风韵。

而今广东人对温泉的喜爱,也丝毫不亚于大美人杨贵妃。据《国内居民温泉度假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广东年人均泡浴温泉次数高达5次。由此可见,广东人对泡温泉的真热情。

广东人泡温泉,有着天然的便利。

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出露温泉点最多的省份之一。据有关统计,广东已探明的温泉311处,其中温泉点294处,隐伏地热区17处(王立民,1993),温泉点的数量仅次于云南、西藏、居全国第3位。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目前除东莞市还没发现有温泉外,其余20个地级市均有温泉分布。(2013,梁家海,《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广东断裂构造分布图 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温泉遍地开花。游客“泡汤”热情高。广东温泉旅游也领跑全国:温泉旅游接待人数、温泉门票平均价格、温泉酒店平均房价、温泉旅游总收入均全国第一,同时广东的温泉产业规模全国最大,温泉企业数量、产值也位列第一。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温泉旅游接待总人次约7.9亿人次,温泉旅游总收入约为2492.9亿元。广东2018年接待温泉游客1.8亿人次,温泉旅游年收入约为678.4亿元,位居全国榜首。

广东如今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是全国温泉度假消费第一大省。


我国悠久温泉史上,广东温泉曾寂寂无名


如今在温泉界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广东温泉,在有记载的温泉史里,存在感却很低。

中国的温泉文化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传说轩辕黄帝曾在黄山汤泉浸泉七日,皱纹消除、返老还童。黄帝轩辕的故事现在看来带有很强的神话色彩。然而,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诗词歌赋中,我们还认识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温泉。

孔子在其《论语•先进篇》中描述了在曲阜以南的沂水中泡浸温汤的场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

“骊山温泉”在中国温泉史上更是赫赫有名。据说早在2800年前骊山温泉就被发现了,西周时期周幽王在此修建“骊宫”,历史上称为“星辰汤”。到了秦始皇时,开始修建离宫别墅,名“骊山汤”。西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东汉张衡在“阳春三月,百草萋萋”之时,“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风中峦”,大赞此地“壮厥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览中域之珍怪,无斯水之神灵,”写下了《温泉赋》,赞美了温泉的“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匿,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的功德,是当时赞美骊山温泉的名赋。

杨贵妃温泉汤浴雕像 文旅纵横谈/摄

骊山温泉更因唐玄宗与杨贵妃而名扬天下。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酷爱温泉,醉心温泉养生取乐的皇帝,他从唐开元年掌握了最高权力开始,除了五次去东都,几乎每年都到温泉宫。杨贵妃入宫以后,玄宗到骊山时日明显增多,每年往往在骊山住一个月以上;还让全体大臣从长安到骊山温泉宫来举行朝贺活动。天宝六年更大兴土木,扩建温泉宫,改名华清池。

引发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和诗的“庐山温泉”也留下不少名人墨宝。朱熹曾写《温泉》诗。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全诗读来有种大气磅礴之感。描写的正是庐山温泉,诗中描述了其灵秀的地理环境和奇特山势奇观。而对庐山温泉,朱熹则发出了有如天问般的“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诗人对温泉这种大自然的天赐之物的慨叹之情跃然纸上。“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颇有佛意。温泉可涤荡心灵,洗去人们身上的污秽。在某种程度上,庐山温泉让诗人朱熹生出了些许寄情山水的情怀!

此外,还有因唐太宗早年东征路过而亲率士兵泡温泉展开“浴战活动”而留名的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有元世祖曾驻跸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温泉;有成为帝王宸游禁地的小汤山温泉承德热河温泉;以及由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和大学者杨慎发现的云南安宁温泉、腾冲县热海温泉……

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故事传说的温泉相比,在中国古代的温泉史上,广东温泉可谓寂寂无名,存在感极低。


兴起晚发展快,广东21地市城城有汤


从温泉的历史记载中看,广东温泉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籍籍无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古代温泉养生主要由帝王和贵族享用,温泉也因帝王妃子文人墨客而扬名;而古代中国的政权中心集中在中原,广东偏处岭南一隅。

广东的温泉兴起相对而言较晚。最早的温泉旅游还要从有着“岭南第一泉”美誉的从化温泉说起。据记载,从化温泉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明崇祯七年(1634年)《从化县志》中有“汤泉”和“百丈飞泉”的记载,并将“百丈飞泉”列为从化县八泉之一。清朝从化知县孙绳称温泉为“枕漱”佳境,适于隐居休养。

从化温泉眼 文旅纵横谈/摄

民国21年(1933年)成为从化温泉旅游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在这一年,西南航空公司常务理事刘沛泉,在一次驾机飞行中看到温泉瀑布,甚觉惊奇,便邀好友陈大年(律师)、梁培基(医师)等人前往调查。他们看到这里沿河两岸景色秀丽,有山有水,有瀑布,又有温泉,空气清新,认为颇有开发价值。当时的从化县县长李务滋也开始注意利用温泉发展地方经济。他首先投资在河东建了一间茶室。同时,由 、梁、陈、李等4人合资在河边兴建了玉壶溪馆,茅草为顶,四面走廊,中间3间平房,作为他们到温泉游玩和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在他们的倡议下,成立了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从事风景区的开发工作,各界人士纷纷入会。

广东温泉宾馆 文旅纵横谈/摄

从化温泉镇一角 文旅纵横谈/摄

温泉建设委员会对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别出心裁:在河西把原来已有的竹丛再扩大,有计划地扩种成竹林,并兴建别墅,称为“竹庄”;在河西北面,建颐养园于青松间,称为“松园”;在河西南岸植上梅树,称为“梅村”。这些布局,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岁寒三友图”。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商业投资也接踵而来,旅游业、饮食业及其他服务设施也陆续兴建……

如今,温泉已遍布广东。粤东地区主要分布在丰顺、东山湖、普宁、紫金和惠州地区;粤中及南部主要分布于三元里、龙门、从化、中山珠海地区;粤西主要分布于恩平吴川阳江等地,粤北主要分布于枫湾、曲江、小坑、清远英德等地带。

发展至今,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中,可谓城城有汤可泡!为此,我们在21个地市中,每一地市精选1处温泉旅游目的地,制成下面在广东“一城一汤”温泉旅游地图,供各位参看!

广东“一城一汤”温泉旅游地图 制图/文旅纵横谈


参考:

1、《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https://www.wenmi.com/article/pyq0x802hqa6.html

2、《从化温泉的发展历史》https://www.lishixinzhi.com/miwen/1200128.html

3、《温泉的历史》https://www.lishixinzhi.com/lishishuji/1300235.html

 
关键词: 中山天和温泉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6182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