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窑洞文化
古老的土窑洞,贴上对联,
幸福洋溢在脸上。
一排排窑洞,明暗镶嵌,
相依相傍,互相依偎。
窑洞那椭圆的洞口,那横眉,那方窗,
多像同心同德的“同”字。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追求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
寓意窑洞的主人为了共同的事业和追求,
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窑洞,大多依山而建。
有土窑、石窑和砖窑之分,三五孔一院,
避风向阳,圆门花窗,宽敞明亮。
从风水学的角度进行过考察,
发现窑洞具有一种阳气旺盛,
增寿衍嗣,冬暖夏凉,怡然宜人的特点。
从文化角度去审视,
窑洞造型简洁,上拱下方,
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思想。
我们再从建筑风格去观察,
它古扑、凝重、圣洁,
加上窑洞前栽花养草,郁郁葱葱,
掩得窑洞若隐若现,
与黄土沟壑浑然一体,
寓意人民朴实、内敛、含蓄、深沉的品格。
清水河石匠艺术历史久远,
居民石砌多就地取材,
石质坚硬,色彩明快,
窑面砌石雕刻精美,石刻花纹造型讲究,
足可以与延安窑洞媲美。
窑洞居民冬暖夏凉,窗户上剪贴窗花装饰,
窑内用白泥刷墙,平整石块铺地,
红浆勾缝,居住其中,倍感舒适。
(来源:清水河宣传信息群 随心的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