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第一书记(一)|莫道乡村难 扶贫霞满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1 10:28:2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043    评论:0
导读

1987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审计干部学校,30年如一日,我为教育事业和审计工作献出了全部的热情和青春,我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2017年我年满54岁,即将退休,就在这一年春天,我的职业生涯却与国家一项重大战

1987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审计干部学校,30年如一日,我为教育事业和审计工作献出了全部的热情和青春,我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2017年我年满54岁,即将退休,就在这一年春天,我的职业生涯却与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产生了交集。

年近退休 主动请缨

2017年4月的一天,学院领导从省委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的要求,每个单位原则上负责帮扶1个贫困村,并选派1个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每个扶贫工作队由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副队长、扶贫专干3人组成,第一书记由副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党员管理人员担任,驻村三年”,我们学院对接帮扶村是潜山市黄柏镇叶河村。看到工作群里的通知,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神圣的召唤,但看着案头繁重的工作,想着家里年过八旬的母亲和婆婆,就没有往下想,也许学院会有更恰当的人选。

通知发出几天了,学院还没有副处级以上干部报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深知还有很多农民仍然缺吃少穿,生活极度贫困,我打心眼里拥护支持扶贫。脱贫攻坚的责任重大,中央的政策要落实,学院的任务要有人承担,这份使命的召唤,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强烈。

经过慎重考虑,我先和爱人提出我想去扶贫。听完我的打算,最了解我的他没有多言,说只要你想好了,就去吧!我又和母亲说,我要去潜山扶贫。她说,好啊,扶贫是做好事,你去吧,我去你大姐家。母亲从1994年父亲去世后就一直住在我家,23年来,除了偶尔去我妹妹家住住以外就没有和我分开,听了老妈的话,我鼻子一酸,也更坚定了信心。妈妈让我去做好事,我一定不辜负组织,也不辜负她的期望。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第二天我就报了名。当得知我主动申请去扶贫时,学院胡孝东院长把我叫去他办公室,问我决定是不是认真的,家人是否支持?我说我是认真的,爱人支持我,老妈妈更是支持我。我把我妈妈说的话告诉胡院长,胡院长说,老太太真是一个明理的老人。就这样,学院党委将我的申请上报审计厅党组,审计厅党组经过慎重考察,同意了我的申请!

1987年到2017年,30年如一日的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我走上了驻村扶贫的岗位。2020年新华社发表的《决胜在今朝》中写到:“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对我来说,这个印记,始于2017年。

启程扶贫 初入叶河

我永远不会忘记,2017年4月28日,学院领导送我和张马超、王瑞承三人到达潜山。在县委组织部门安排下,黄柏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我们进村。车子经源潭镇进入山区, 40多分钟山路,不知转了多少个弯、爬了多少山坡、翻了几座山岗,终于到了黄柏,沿着还在施工中的泥土路,来到叶河村村部。村部两层楼,会议室在二楼,我们的扶贫办公室也在二楼,办公室原先是村民事务调解室,工作条件相当简陋,甚至不如1987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候的办公环境。

我们与村“两委”见了面,见面会上领导提了要求,我也代表工作队表了态。表态的时候,我是信心满满的,是真心的、充满激情的!从这一天起,我们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开启了新的征程!工作组三人一起商讨工作对策,制定工作计划,全村摸底,了解农户基本情况,重点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渐渐的,我们发现农村情况远比想象的困难。就这样,第一次进村,我们一头扎下去三个星期才第一次回合肥。

跋山涉水 摸清底数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经过上级各部门的培训,以及我们的不断学习,工作队知道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要扶贫,肯定要知道有多少贫困户?致贫原因是什么?这些贫困户家里有几口人?劳动力情况?是否有大病、慢性病、残疾?是否有在校生?住房情况怎样?饮水怎么样?等等,要知道这些,就必须入户细致走访!

叶河村位于潜山市西北部的山区,村民居住分散,30个村民组,779户3015人。村民组大多分布在一个个山顶上、山坳里,组与组之间有的离得很远,有的又交错相连。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79户883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9%。我们三个驻村队员与三名村干搭档,分成三组入户走访。起初我和村妇联主席跑天岭、大塘、蛇形、虎形、仰湾、新建等组,后来我又与扶贫专干一组,主要是下浒山水库区,这里有张屋、大屋、小屋、上拐、大圩、油坊、徐屋、叶屋等组,共200多户居民。库区大部分良田被淹,对居民生活影响大,还有没有通路的高山上的山包、大山组。有路的地方他们骑摩托车带着我一户户走访查实,没路的地方就拄着手杖步行。我们穿行在山间、河道,不是上坡下坎就是转弯,翻山越岭,蹚水过河,路上砂石多,经常跌跤。我的膝盖破了好、好了破,以至于无法弯下,难以使用农村的蹲式厕所,我就买一个坐便器架在蹲坑上,缓解了如厕问题。刚开始,我晕晕乎乎的感觉所有路都一样,常迷路,后来,我就以村部为中心,走一个组就划一条路线,渐渐的,我完成一个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的叶河村地图!就这样,半个月我们跑完了200余户。再后来跑得多了、熟了,我就和村民一样熟悉了,不用地图了。走访入户,不仅走路迷糊,还有方言障碍,我这个安庆市太湖县长大的人,语感也还不错,但难懂的潜山地方话还是闹了不少笑话,他们说“没有”是“扭,发音niu”,我问“你家有商品房?有车吗?”,他们回答说“扭niu”,我听成了“有”,我就记下“有”,跟我一起的村干看我写了“有”,说不对,是“没有”,意思反了!为了不再闹笑话,搞错,我就经常去跟年龄大的人聊天,弄清楚方言的意思,现在我基本上能听懂,而且还能说一点,村干部说,刘书记,您现在说的叶河话还真像呢!

走访贫困户


我们白天走访、记录,晚上整理、汇总,还要学习各类文件,熟悉扶贫政策。经过一个月的入户走访,与村“两委”、村民交流,做记录,我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摸清底数后,我们根据村情、自然条件和资源,制定了三年脱贫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扶贫工作计划。

党建引领 规范发展

随着扶贫工作走向深入,我逐步清楚了叶河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

对此,我制定了党建引领、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植入审计基因,严字当头、规范发展、合规先行。我首先在村内落实“两会一课”,定期开会组织学习,学习扶贫政策、农村农业政策,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工作日没有时间就双休日。我的第一课是“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明确新的时期有新要求,要有新思路、新方式。定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就是加强沟通、坦诚沟通,拉近村干和村民的距离。“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又多少深情”,只有完全理解了习总书记的论述精髓,才能明白习总书记的殷殷希望,才能知道党员干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不仅自己走村入户,而且要求村干部一起深入贫困户、农户,了解他们的情况,心中要有爱,心里要装着他们,听取他们的诉求,多为村民出力解困。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到安庆廉政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到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瞻仰浴血牺牲的先烈;聘请专家上党课,党员干部在认识上提高,在精神上升华。村民看到党员干部冬天铲雪清障、夏天除草护路,在扶贫、低保评定中少了优亲厚友,多了公平公正,心气顺了,村里的工作也逐渐好做了。为用好扶贫资金,发挥资金效益,我要求所有项目建设要“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参与,严格程序,要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办好事,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工作对进驻后,做到了“三精准”,项目建设程序也规范了,我们帮扶的项目基本没有留下债务,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减贫,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

整体脱贫 产业先行

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是重中之重,村里一直没有好项目,没有资金,2017年之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有茶厂4000元租金。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为此,我们根据叶河村的情况提出了发展产业的思路,制定了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但实施过程的艰巨和情况之复杂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从选择项目、选址,不仅村民意见不一致,连村“两委”也有不同的意见。正在我为难之际,审计厅厅长到村调研指导,他听取了我的汇报,对我提出的“微型一带一路”很感兴趣,并实地察看了“微型一带一路”。厅长认可了我的方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承诺给与帮扶资金100万元,学院也答应每年给50万元的帮扶资金。

有了这些资金,下面就是选择项目了。我与审计厅派驻潜山县领导联系,取得了潜山县农委的支持,农委派出专家组到村里考察,实地考察了我们的选址,认可了我的“微型一带一路”(X013县道边,可通往官庄、岳西,属于董冲组一垄23亩的田地),建议我们发展高山蔬菜,结论与我们基本一致。落实了资金和发展方向,我们就干起来了,在先前的规划上稍作了修改。我们发挥了教师身份的优势,尊重科学,民主决策,听取了村“两委”的合理意见,并全面、主动地向村民宣传、动员。村“两委”积极性很高,很快把土地流转出来,并请有关公司制定了大棚基地建设招标书,经过公开招标,严格操作,大棚基地建起来了,2018年9月份,村里有了第一季收入,到2019年底收入达到7万余元,并且带动贫困户6户就业,树立了样板。因为蔬菜上市快、下市也快,为延长蔬菜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我们又想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2019年帮扶11.5万投入深加工设施建设。通过“产销链接”、“深加工”运营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蔬菜产品的经济效益。

村里建了273千瓦的光伏电站,其中收益贫困户71户每户3千瓦,每年每户纯收益1200元;村级60千瓦,因为有贷款,收益的60%要用于偿还贷款,为此,我们向审计厅争取了34万余元帮助偿还了光伏发电站的贷款,村每年获得纯收益7万余元,到2019年底获得收入24万元。60%用于公益岗位补贴,已经发放贫困户公益岗位补贴4万元受益28户,无劳动收入贫困户补贴1.2万余元。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稳定脱贫。

请医送药 扶助健康

由于农村因病致贫情况非常普遍,原村卫生室条件简陋,村民不集中,看病不方便。我们通过走访察看,水库安置点有400余人居住,人口比较集,位置又方便,所以新的卫生室的地点选好了,后面就是资金问题,村里找市卫计委争取了一些,安庆市国安局帮扶了10万元,还缺口30余万元,我们向审计厅党组、学院党委汇报,争取了34万元。2019年4月份开始筹建, 7月1日投入使用,至11月份,门诊量即达1352人次。卫生室免费为贫困人口检查心电图、血压、尿分析、血脂、血糖,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小小的卫生室可能做不了复杂的治疗,但可以做防病宣传,可以做简单检查,可以为村民治疗小病痛,还为村民联系市级医院。送钱送物不如送健康,新的村卫生室深得民心。

为不便外出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家诊疗,我邀请海军安庆116医院到叶河村开展义诊活动。2018年5月23日,医院肾内科主任郭长策领队,带领肾内科、消化科、妇产科、检验科、体检中心、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放射科九个科室12位专家来村义诊,共为200多名村民做了B超、心电图、血检、胸透等多个检查项目。专家们详细为村民问诊、制定诊治方案,并耐心细致地就村民咨询的健康疾病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村民们的日常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进行指导,帮助村民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详细介绍防病和养生知识,提出合理的膳食、运动等生活指导,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义诊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村民普及了健康扶贫政策,增强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村民看到我说,刘书记,您又为我们做了好事。这些贫困户就像自己的乡亲,既让我牵挂,又让我感动!

心有牵挂 情有所托

叶河村应该算我的第三故乡。驻村的日日夜夜,已经把叶河村的一草一木看在了眼里,把叶河村的贫困户记在心中,现在一回到合肥,心里却想的还是叶河村的扶贫,和家人说的最多的也是叶河村。有叶河村的山、叶河村的水,更有叶河村的村民、贫困户。忘不了叶庄组的张黄毛,身体不好,一个人养大养女。记得2018年6月,我们去她家,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我问她女儿考的怎么样?因为我们知道她女儿参加了专升本,她说考上了大学,是池州学院,但不想让她上了,我说为什么?她担心学费,我和工作队的队员们告诉她有教育扶贫政策,不用担心。就及时为她申报新生入学路费,还做了贫困大学生困难补助申请的准备。现在为她女儿每个学期安排了“雨露计划”,每学年都有贫困大学生补助,并且为她们俩安排了低保补助;还帮她进行危房改造。记得我刚到村里,我去她家,她是爱理不理的,现在每次去,看到我可开心了,板栗季给我板栗,瓜子成熟了,炒瓜子给我吃,还非要装满口袋。还有毛坦组的叶转南,一个人既要照顾八十岁的婆婆,不能外出打工,又有读书的儿子需要用钱,我们不仅给落实了教育扶贫,还给她在镇养老院食堂安排了工作,每个月有2000元,还能照顾老人,每次见到我都说,刘书记,真谢谢您,谢谢你们!像这样的还有很多!看到叶河村好起来了,看到贫困户逐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现在心情和来时的忐忑不安形成鲜明对比,是自豪,是乡恋!

攻坚克难 初显成效

叶河村基础设施完善了,道路亮起来了,村容村貌美起来了!公益岗位多了,贫困户靠劳动致富多了!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018年达到11万余元,2019年达到16万余元,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29%下降到0.26%,2018年退出了贫困村序列,叶河村也建成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省直机关工委两次特地到村慰问我这位“女第一书记”。审计厅两任党组书记、厅长戴克柱和刘大群到村指导、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省纪委驻审计厅纪检组组长贾宝明、分管学院副厅长方正定期到村指导,送温暖,提要求。学院书记范新国、院长胡孝东以及各位领导不仅关心我们,还关心我们的家人,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我不会忘记审计厅机关党委王家蓉书记对我的关心与鼓励,不会忘记审计厅第六批驻梅寨村第一书记黄道峰对我的帮助。还有潜山市各位领导、审计厅挂职潜山的金传富副市长及潜山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们,他们经常到村看望我们,为我们解决难题,叮嘱镇村要保障好我们的生活。

这些成绩的背后,也凝聚着家人的默默奉献!我参加扶贫后,从未做过家务的爱人学会了洗衣、打扫卫生;双方老人的照顾都由兄弟姐妹们承担;我女儿怀孕和生产期间,我没有照顾她一天。副队长张马超孩子小,父亲摔伤、爱人生病,但他克服了一切困难,没有影响扶贫工作。扶贫专干王瑞承2016年结婚,为了扶贫至今没有要孩子,家人毫无怨言地支持他,他是独生子,老人生病也从来没有麻烦过他。家人的支持、理解、宽容和关爱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

驻村扶贫,让我们的人生得以历练与升华!在2018年安庆市考核中,我们驻村工作队获得优秀等次。我获得了省直机关第七届三八红旗手、省直机关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潜山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潜山市巾帼脱贫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习总书记的新年祝词中说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我参与,小康路上我伴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无比荣幸,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无比光荣,参与了艰巨的扶贫攻坚工作;我们也无比自豪,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上添加了叶河村扶贫的光荣记忆。(潜山市黄柏镇叶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 刘彩萍)


稿件来源:潜山先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6498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