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祖禅堂,坐落在安徽省太湖县牛镇镇薛义河狮子山上,这里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母土。相传北周武帝灭佛,二祖慧可南逃至太湖县,曾卓锡此山,当地百姓为其建禅堂。慧可离开太湖县后,其后代弟子住持禅堂,不断扩大禅堂规模,并建起更衣亭、寮房,又在山对面建观梅亭等。
东魏天平年间( 535 ~ 537年 ),慧可承达摩衣钵后,北至新邺,盛开秘苑,传授禅学。从学如流,来者不舍。时有道恒禅师亦在邺都说法,弟子千余人。因所传禅学与慧可不同恐夺其门徒,极为忌恨,遂 " 货赇俗府,非理屠害 " 。天平二年( 535 年)慧可得僧璨为徒,相依为命。时慧可考虑当时的形势,嘱咐僧璨 " 宜处深山,未可行化 " 。这样,僧璨与慧可分手,南下舒州隐居皖公山(即天柱山)。而慧可来到了狮子山,在狮子山葫芦石洞居留。此石很奇特,仅底部与石壁相连,突出于峭壁之上,上抹微云,下临无地,呈摇摇欲坠状,险象环生,且只能容得一人跌坐。这就是二祖初来南方的说法之处,时称 " 二祖佛龛 " 。后在洞旁建刹称 " 二祖禅堂 " 。 二祖禅堂曾有佛堂三重。楹联为:三重佛殿,千秋永镇。 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黄墙红瓦,开三道门。正门门头为赵朴初居士题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观音大士、地藏菩萨等。大雄宝殿右侧,建一殿,为祖师殿,供奉菩提达摩和二祖慧可,二祖塑像慈眉善目,宽厚亲切。现在的二祖禅堂建筑分为两处,一在山巅,一在山下。
山巅为石砌的旧二祖禅堂,为宽净法师在遗址上重新建造。山中有路,直达堂前。禅堂极其简陋,外墙为石头垒砌。门头略高过屋檐,刻“薛义河二祖仙庙”。分内外数间,外间为客堂,挂满信士赠送的匾旗等。里间一殿供佛像和二祖木雕像,木龛下左即为葫芦石,是当年二祖坐禅之处。堂内还有面壁石,石上刻有“二祖面壁石”三字,是当年二祖面壁之处。
禅堂对面为香积厨,后山紧靠岩壁建寮房数间,可供信士歇宿。后山有不涸泉,一年四季不干。山中还有石头仰天锅一口,传为二祖煮野茶所用;石头禅床一张,传为二祖睡眠之处。另有狄仁杰对弈石,传为狄仁杰来狮子山与山僧下棋处。离禅堂百米的陡崖上,还有二洞:一洞可以藏经、说法,内发五彩祥光,人称亮洞;一洞深不可测,传说可直通司空山,是二祖去司空山的秘道,人称黑洞。
山上因二祖而得名的名胜有二祖打坐处、二祖禅床、濯锡潭、对弈石、二祖洞、不涸泉、濯锡潭等自然山石依然如旧。狮子山一直被人们尊称为二祖仙山。跃过三湖四泽中,一肩担月上九龙:龛得葫芦可禅定,榻依岩石悟能空。禅衣-裁云补,冷腹饥时饮露充;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邦同。这首诗是二祖慧可上九龙山时的吟唱,至今人们还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千百年来,二祖禅堂香火不断,当地群众在“文革”中冒险保存的二祖木雕像、“佛殿千年永镇,仙山万古长春”石刻楹联、匾额、二祖庙一百支铜签、二祖仙山灵签签板、碑文、香炉等归还给寺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祖禅堂进行了新建。巳故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宗教领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于一九八五年五月亲笔题写"二祖禅堂"匾额。一九九一年朴老为修复二祖道场缘起,任名誉主任,并在回故里视察二组道场(二祖狮子山和司空山的统称)时说:" 狮子山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 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这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文化,而且逐渐影响着世界文化。 " 二祖禅堂的恢复,使二、三、四、五祖的道场联成一片,成为举世观瞻的禅宗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