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 » 正文

回乡创业走出致富新路子 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就业创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2 11:08:1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762    评论:0
导读

在永登县树屏镇刘家湾村,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屹立而起,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棚的负责人叫王世杰,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生。曾在农投企业工作的王世杰,有机会接触到了现代农业建设,这对他的触动很大。他看到国外的一些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投资成

在永登县树屏镇刘家湾村,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屹立而起,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棚的负责人叫王世杰,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生。曾在农投企业工作的王世杰,有机会接触到了现代农业建设,这对他的触动很大。他看到国外的一些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投资成本大、见效期长,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振兴必定要实施现代农业,他毅然决然放弃十几万元年薪的工作,作出了一个让家人、亲戚和朋友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回家建大棚。

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有着好工作不干跑去种地,大家都认为王世杰有些“疯狂”,对他并不看好。王世杰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对结果的未知,自掏30多万元建成了1座日光温室大棚。

刘家湾村原本土质肥沃,不论是种植蔬菜还是瓜果品质都很好,但由于近几年来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露天种植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大,村民们辛苦一年的收入也仅仅能解决温饱,很多人只能放弃种地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撂荒闲置,不仅是刘家湾村,全镇都存在这种现象。

看到此情此景,想起昔日农田一片繁荣的景象,王世杰不甘心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土地就这样荒废,决心要改变现状。他结合自己土木工程专业和在农投工作时学习到的经验技术,自己搞起了试验,用宽沙垄密植取代以色列DFT水培技术,与大田相结合,转化为能被当地村民接受的,低成本高收益的现代技术,让全村乃至更多村民们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实现优质、高产,春、夏、秋三季为露天种植,到了冬季后移入温室棚集中量产,实现全年无间歇种植,从而大大提高村民的收益。

如今,王世杰研究的碱土加砂土的种植系统已试验成功,种植的西红柿已开始采摘销售,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可行的。紧接着他又流转100多亩土地,通过研究出的种植系统改变土壤性质,继续试验韭菜等叶类菜的种植,试验成功后将联合村党支部鼓励农户们都参与进来,预计今年冬季就能实现高效量产,打造出本村的产业品牌,让村民们收入提高的同时实现了村庄内的产业振兴。

尽管每天都风吹日晒,白净的大学生已变得黝黑,一双曾经握笔杆子的手已变得粗糙不堪,但“职业农民”这个角色却让王世杰乐在其中。他笑称:“这才是农民的儿子该有的样子,只要能让这片土地重振辉煌,让大家不用远离家乡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都值了。”

近年来,永登县坚持人才振兴战略,鼓励、支持本乡本土人才发挥特长,为乡土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充分践行人才驱动乡村振兴理念,聚焦引才、留才、育才,统筹协调、营造环境、创新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关键词: 农民创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665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