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三门峡拍黄河大坝,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我非常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上午,我和杨老师吃过午饭就上了山,登顶后,是下午的十四点,光线很强。我们只有躲在树荫下等时间。
那一天,格外的热,山上也没有风,我们满脸流汗,所带的水很快就喝完了。我心烦意乱,催着杨老师拍一下就可以了。但最终还是等到下午四点才开始拍,老师说,只有太阳不直射的时候,中流砥柱才有阴影,看上去立体。
对这一次的创作记忆犹新,原因就是热得我中暑了,在宾馆里躺了三天。
旧地重游,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乘高铁到三门峡,下车后,扑面而来的是很有生活气息的广场,叫人耳目一新,感觉很民族,也很中国。
车站广场的建设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品味。三门峡,是中国摄影之乡,白天鹅之城。野生动物国际摄影展在这里举行,影响力超强。
驱车去三门峡大坝看看,沿途是青山绿水,看上去很惬意。在途中最佳位置,都建设了观景台,设计风格非常别致,给喜欢拍照的游客提供了便利。可以看出来,这是很人性化的设计。既给人提供了方便,也通过多拍照片扩大旅游景点的宣传。
道路正在修建,两边的景观都还在细化着,可以预见,不久,这里就会呈现给游客更多更好的景观,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黄河三门峡大坝,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动工,目的就是想通过拦截涛涛黄河水,减少下游的灾难发生。
黄河三门峡大坝,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工程,在水利史上可谓罕见。设计和建设也请了外国专家。结果,当两国闹矛盾后,外国的专家就撤走了,留下来的半拉子工程无法建设,修建大坝一度陷入僵局。后来,通过水里专家的刻苦努力,中国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黄河大坝才得以胜利竣工。
黄河三门峡大坝,是黄河上值得骄傲的一颗明珠,是破天荒的水利工程,贡献了中国自己的智慧。坝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可拦水安澜,可蓄水发电。
堤坝下边,河水里的梳妆台依稀可见,王母娘娘在此留下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不管会不会有神仙到这里化妆,但这样的故事丰富了坝区内容,尽管这传说没法考证,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相信和认同。
中流砥柱,在波涛汹涌的流水里屹立着,象征着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没有建设大坝时,中流砥柱称之为“朝我来”,凡划船摆渡者,到此处时,只要冲着中流砥柱去,船快到跟前时就会向两边分开,反倒非常安全,对于过河的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流砥柱,犹如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黄河三门峡大坝,是挺起来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