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峰山,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玉峰山镇,而玉峰山镇的原场镇驻地也是位于玉峰山上的旱土场,当人们还在议论着场镇驻地搬到石坪时,山上却迎来一片开发热潮。喜欢爬山,所以来玉峰山的次数不少,但玉峰山如此之大,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逛完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每次来玉峰山都是玩一段是一段。
玉峰山,以目前个人的认知分有玉峰山森林公园,玉峰山生态园,龙门步道,玉峰山伊甸园等几个主要组成的一个园林式休闲公园。以前去玉峰山都是走旱土顺着公路到铁山坪,这次是走石坪上龙门,然后走龙门步道上山。听说龙门步道附近还有一座天成寨,让喜欢山寨的我感到很兴奋,可惜找不到天成寨,只能下次再来找了。
山顶上有度假村,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来这里小住个把月,感受一下山上的新鲜空气,贴近大自然,感受一下天然的芳香,舒缓和陶冶个人情操有何不可。更何况炎热的夏天,相比于城里山上更加的凉快,尽管达不到海拔超过1200米避暑的标准,但是在走路都满头大汗的山城,能有这么个避暑的地方还真不易。
喜欢垂钓的朋友还可以在山上钓鱼,虽然只是静态鱼,比起江河里的动态鱼口味逊色些,但比起山下的堰塘鱼,想必高山上的堰塘鱼不会太差。运气好的话,钓到几条大胖鱼,还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高山鱼。
玉峰山森林公园最高处为丁家寨,海拔高度为687米,而玉峰山最高处为848米。丁家寨的景观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山脚下的每一个地方,达不到一览众山小,也达不到一夫当先万夫莫开的宏伟,但却能够让你心旷神怡。
远处看就像一座城堡,近看像是一座水塔,实际上是一座发射塔,本人读书不多,用个人肤浅的认知来说更像是水塔。我更加相信它是一座水塔,因为对水塔有很深的感情。人生第一次看到最高的建筑物就是水塔,六层楼高的水塔每次路过都能把脖子给看酸,更何况是在上世纪80年代都是低矮瓦房群落当中出现一座水塔几乎能够用出类拔萃来形容。小时候上学喜欢逃课,水塔就成了当时藏身圣地,每次看到水塔都有道不完的趣事。
没有修通公路之前,玉峰山上居住的村民几乎都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城里生活的居民却用着世外桃源的意境来羡慕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随着玉峰山投入的不断加大,乡村建设也精进而别致,诗与远方这句很文艺的词语也许会被距离城区20公里的地方所打破。田园牧歌,再也不用驱车百里之外的农村,玉峰山上也有属于喜欢安静的人带来一片天地。
伊甸园不属于神话故事丰富的西方世界,山城重庆也有自己的伊甸园。没有亚当与夏娃神奇又很普通但终归正常的造人故事,重庆的伊甸园却有着独到的意境。第一次来到伊甸园,唯一震撼和敬佩的是,重庆真够大胆的,什么都可以山寨。以前洋人街的金字塔都感到庆幸,看金字塔不用跑埃及了,看到玉峰山伊甸园的时候又有点感慨,以后不用去希腊听亚当夏娃这些破事了,重庆这里就有。只不过这里的伊甸园所发生的故事,不知道能否跟靠近爱琴海的伊甸园一拼。
玉峰山镇的原场镇驻地旱土场,以前听到旱土这个地名感到很奇怪。每个地方取名都有它的根源,取名旱土难道仅限于地方处于山上,水分缺乏常年干旱才取名旱土,好像这也说得过去。以前的旱土场有渝巫公路经过,场镇还很热闹,只是近些年公路改道,来往车辆减少,旱土场已不复当年,唯一能够唤起这座山巅小场镇的或许就是以后旅游业的兴起了。
重庆农村感觉挺奇怪的,很多地方都是以当地村民的姓氏取名,孙家湾,周家沟,想来成家坝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是姓成的吧。自己很喜欢听相声,偶尔也背一下百家姓,对中国的姓氏很感兴趣。成姓在国内比起李张王陈等大姓显得很渺小,但也不至于是个小姓氏,有时间查看一下成姓的来源。
以前大多数人都喜欢往城里走,殊不知现在的乡下比起城里更加的安逸。乡下没有汹涌的人群,没有吵闹的车辆,更没有因为生活而忙碌奔波,有的只是一片宁静还有让人羡慕的原生态环境。玉峰山与其说是一个生态园林公园,倒不如说是一个宜居生活的村落,来这里游玩不仅仅是观看这里的优美风景,想必还有大部分都是羡慕这里生活的村民。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玉峰山以后将会是主城居民休闲娱乐,户外登山的重要场所之一。说风景美如画过于热捧,但是这里的原生态环境,注定让人流连忘返。喜欢去玉峰山游玩的朋友可在4号线轨道太平冲站乘坐813路公交车到终点站,或者在渝北区空港枢纽乘坐838路公交车到终点站,然后转乘814路公交车在山上游玩,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