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idas将boost运用到跑鞋上并获得了很大成功后,趁热打铁推出了第一双使用了boost中底的篮球鞋罗斯5,罗斯5使用了四分之三掌boost兼顾了后掌的缓震和前掌的启动,实战性能非常强劲,口碑风评都很不错。后来阿迪将boost推广到了更多的实战鞋款之上,全掌boost成为阿迪高端篮球鞋的标准配置。今天我将手上的四款全掌boost鞋款做一个对比,可以为大家在选购全掌boost实战鞋时提供一些参考。
这四款鞋分别为rose7low,
marqueen boost low,
crazy explosive 2017pk low,
harden vol.3。
这四款鞋是目前全掌boost鞋款里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也是性能比较强劲的。这四双鞋里哈登3和ce17是42.5的,其余两双是42的,鞋码差距并不大还是可以拿来对比的。
咱们首先肉眼对比一下这四双鞋的中底boost厚度。外侧
内侧
如果只从肉眼来看最厚的不好看得出来,但是最薄的貌似是哈登3啊。那么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首先说明一点marquee boost中底厚度数据实在找不到,自己的鞋我是不舍得拆了所以在外部大概其量一下,不是很精确但作为参考足够了。我们拿数据来对比一下,前掌厚度由厚到薄依次为哈登3(14.83),ce2017(14.36),mq(14左右),罗斯7(13.07)。后掌厚度由厚到薄依次为ce2017(25.21),mq(25左右),哈登3(24.72),罗斯7(24.16)。看来不能以貌取人啊,哈登3并不是最薄的。
通过数据对比再结合脚感,中底缓震的排名基本和我的实战体验是一致的,排名依次为ce2017,mqboost,哈登3,罗斯7。
第二项咱们来比较一下抗扭转与防侧翻,也就是鞋子的保护性。
在防侧翻方面四双鞋都是使用了比较传统的手段,增强支撑及大底外延,性能上都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层面上。都能够有效的防止在大幅度变相是鞋子产生的不稳定现象。
在抗扭转方面这四双鞋也是高度的一致使用了阿迪达斯比较常见的y字形和8字形中底tpu抗扭片,而且都是在中底和外地之间使用。性能方面不分伯仲。
第三项外地的抓地与耐磨。
不知道什么原因Adidas特别喜欢人字纹大底,可能是最普通的往往是最实用的吧!除了ce2017外,其他三双鞋大底都使用了人字纹,在抓地力上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非要排个名次的话那就是ce2017>罗斯7>mqboost=哈登3。耐磨性哈登3=mqboost>罗斯7>ce2017。其实抓地和耐磨在一定程度上是冲突的,要想抓地好大底要尽量软,纹路尽量深,但是这样的材质就势必会带来负面影响就是不耐磨,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ce2017抓地力优秀,但是大底确是个橡皮擦的存在,极易磨损。
罗斯7和ce2017因为是比较老的鞋款了目前市场已经有了一些溢价,尤其是罗斯7其实已经偏离了真实价格。ce2017某些低帮配色还能在700到800之间买到,高帮已经普遍一千左右了。mqboost目前是最有性价比的鞋款,低帮五六百,高帮六七百,新配色也基本在800左右。哈登3目前普通的配色一般都在800到900左右。
通过几个方面的比较,如果你是哈登粉或者火箭粉那么现在购买哈登3是一个比较好的入手时机。如果不是那么marquee boost无疑是目前全掌boost实战鞋中最好的选择,在购买mqboost时给大家一个小建议,首先不用买大半码,即便稍稍有点紧也请按照正常码购买,因为后期鞋面会稍稍变松,第二就是打球时一定把鞋带系满,不然会有不跟脚的情况。哈登3在购买时如果脚背高要买大半码,不然鞋舌根部会卡脚。
不得不吐槽一下阿迪的营销,其实目前阿迪有两双鞋被埋没,一双是marquee boost,一双是next level,这两双都是可以冲击年度最佳实战鞋的,活生生被阿迪搞成了小众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