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案例:我的写作心路历程(写作文的心路历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4 14:30:2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061    评论:0
导读

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势”,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下,我找回“写作”这个关键词的心路历程。 我喜欢上写作是从初中才开始的,准确地说是从初二开始,因为受到一个老师的影响才入了写作的门,随后我便进入到科技公司成了一个搞技术的文艺青年,或者搞文艺的技术工程

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势”,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下,我找回“写作”这个关键词的心路历程。

我喜欢上写作是从初中才开始的,准确地说是从初二开始,因为受到一个老师的影响才入了写作的门,随后我便进入到科技公司成了一个搞技术的文艺青年,或者搞文艺的技术工程师,这些年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一直没断,得以持续至今,才可能有了这本书,才有了与你结缘的契机。希望这段经历,对你找回你的兴趣有所帮助。

小学

小学的前五年是在我的老家张丰小学,我小学时期的学习几乎毫不费力,所有的暑假作业我基本都是小半天就全部做完了,然后可以疯玩一整个假期。我家卧室的整面墙上都贴满了奖状,后来卧室一面墙贴不下了,就贴到房门上,堂屋的墙壁上。除了四年级的期中考了个第四名,除了个异常值之外,五年小学我基本上每年期中期末都是第一名。但这大概是因为我的确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他们虽然只有初高中的学历,但上学时成绩都是不错的,可能是因为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一辈还意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也可能因为家里已经很贫困,缺少劳动力干活,所以他们都早早就辍学回家务农了。真感激我父母这一代,他们最终坚持让我和我弟弟读书上了大学。

但是,小学时期相比语文,我是更喜欢数学的,我觉得数学思考韵味无穷,而且解数学题以及解题的快慢更能体现我的聪明,总之尽管两门成绩都很好,但是我个人是更偏向喜欢数学的。

五年级的下学期,镇里举办了一次大型的选拔考试,要在每个片区成立一个超常班,我们属于夏场片区,要在全部的九个村里选出20个尖子生到夏场小学去。由于考试是在拖市镇里考的,老师还亲自骑摩托车带着我去拖市考试,这也是我第一次坐摩托车,当时路过我家附近,正好碰到我妈去河边洗衣服,我妈还挺诧异。考试分两轮,第一轮我们村有两个人入围,第二轮就只有我一个了,最后9个村20个人,我们村只进了我一个。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村与村之间的教学水平是有差异的,另外一个牯水村一下子就进了4个,真是天外有天啊。

到了超常班以后,原来我引以为豪的成绩,渐渐平庸了起来,我只能偶尔考第一了,后来也只能偶尔数学考第一了。超常班的节奏是超级快的,我感觉我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就迅速学完了五年级小半年的课程,那时我们村的数学进度是最慢的,当时的数学老师陶红海,为了照顾我的进度,拉着全班同学陪我再学一遍。然后很快我们就进入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海中了,对语文的印象就更不深刻了,只是隐隐约约还记得语文老师张法学会给我们讲一些不在教材里的古文,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明日歌》和《今日歌》。

初中

997年带着奥数的脑袋进入到了初中,初一时候是三个快班,每个班七八十人的样子,所谓快班,就是把小升初成绩好的一批人分到一起学习,成绩一般的放到普通班。一开始,我发现初中语文课上的课文怎么越来越长了,而且还需要课前阅读,后来班里来了一个教语文的实习的女老师,才让我对读这么长的文字不那么讨厌了,并且每当她要求谁站起来领读或者朗读的时候,我总是非常热情的站起来,只可惜她一个月就走了,后来大家以为我是喜欢朗读,又有朗读需要的时候同学们总是推荐我,殊不知我的热情已减半了。

到了初二的时候,学校做了一些调整,把原来三个快班经过再次考试选拔,选出来一个只有四十人的特快班,特快班的班主任朱显清老师,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对我在文字上的影响是最大的。当他在黑板上写下第一次板书的时候,我在想,我的天啊,字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看,就像标准的楷书印在黑板上一样,当时就拿起笔学起他写的字来,可能就是这一刻,我开始喜欢写字了。

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原本那么长的课文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也许就是在某一次阅读中开了窍,我突然明白了写作文不是都需要名人名言的,不是规定好范式的,而是真正你想表达什么,说一个故事或者讲一个道理,总有要说的东西,而真正有想说的话之后,你才真正可以写好作文,然后回过头去,发现以前写的都是什么呀。后来我写出过几次优秀作文,都被朱老师认为是好作文,因为很多素材都是直接源于小时候的生活。

再后来在金庸先生的熏陶下,我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天龙八部》,所以我写的武侠小说,必须要塑造出三个兄弟来,然后分别给他们制造磨难,在适当的时候结义,这样故事就会有很多可能性,于是我把一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性格虚拟成人物,分别写进三兄弟的故事里去。后来快班的节奏不是开玩笑的,各种考试接踵而至,在学与玩夹杂的慌乱中,我的小说手稿经常被传阅到不知所踪,这个武侠梦终究是没有做成,但我因此而爱上了写文字。

有人说,如果想知道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你的天赋是什么,就回到课堂里去找,看看那些身体在上课而心又不在上课的时候,你在干什么,看看老师不让你干你偏要干的事是什么,也许就找到了。我觉得很有道理,课堂里没有金钱的勾引,没有太多外在的欲望,那时候你想做的事情,也许真是你的热爱。

当然人不是只有一个天赋的,比如我仍然是很喜欢数学的,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这对我以后在工作中做好管理类的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逻辑思维不清晰就很难理清楚复杂的事物,就像解不出数学应用题,是同样的道理,虽然管理者的功能也可以不断分解不断简化,但快速理清楚问题的本质,还是需要有一定天赋的。所以要多维度尝试,什么事情都做一做,找到更多的天赋与热情,组合在一起,就可能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天命之路。

中考时,我们全校一共只有19个人考入了全市最好的天门中学,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也多亏了语文成了一个很大的加分项。高中时期的我进入了我学习生涯的最低谷,我从高一开始就堕落了,城里“丰富”的生活到处都在吸引我,每天从宿舍到教室路过的篮球场在吸引我,我的精力已经完全不在学习上了。虽然那时的班主任刘行功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诫我,说别人城里的孩子爱玩爱疯都可以理解,你一个农村的孩子怎么还这么玩呢?然而青春期的我越来越叛逆,一直玩到了高三,我才意识到好像要出问题了。

高中

高中时,唯一还保持着的一点正当的爱好就是看书,高中的老师开始推荐我们看世界名著,于是我看了很多名著,自己在校门口的地摊上也买了一些书来看,后来韩寒的《杯中窥人》火了,再后来郭敬明火了,我于是也开始给《萌芽》杂志投稿,当时的文稿已经找不到了,记得有一篇《一夜冬风》,灵感是来源于高中班里一个男同学的单相思。

我的一腔文艺的热血总要有去处,我开始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帮同学写情书,到了高二的下学期我甚至还在写言情小说。高一那时候流行交笔友,很多同学给外地不认识的同学写信,我想,外地也见不着面啊,有什么意思,于是我直接给隔壁班的美女班长写信,后来高二分文理科,她去了文科班,我又写信到文科班去,美女也很友好,基本都给我回信。总之,不写点啥,好像挺难受的。

就这样,在高考填志愿时,我在想报什么学校和专业呢,那时候父母已经给不了我任何意见了,一切都得靠自己做主。当时同学们都在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上选来选去,我却压根儿提不起兴趣,在招生指导书上翻来翻去,北京广播学院进入我的视野,而且有一个专业是新闻学,文科理科都招,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想我以后要能成为一名记者,去见识很多的故事,把他们都写下来,想一想这样还是不错的,总比研究那些枯燥的计算机要有趣多了吧。

大学

于是我幸运地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我入学那一年,北京广播学院改了名字,升级为中国传媒大学——但是不幸的是没有分到新闻学,而是调剂到了第五志愿通信工程系。就这样,我在文科的边缘溜达了一圈后,又回到了理工科。

大学的生活真是丰富,在初步解决了经济压力之后,我参加了学校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各种社团招新,为了继续实现我的新闻理想,我参加了学校广播台记者、校报记者、学院记者团的面试,最后成了校报小记者,学院记者团小记者,大一那一年我不仅采编了很多新闻,还开了博客,虽然都是记录一些零星琐事,但是也因此写作的习惯一直没有丢。

大三时我开始担任信息工程学院的记者团团长,我带着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其中的主力成员包括毛飞飞、宋睿、王娟、徐峥月、闫向龙、高巍文、张殷、张少颖、吴斌等等,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刊了《传媒工科生》报纸,将原来学院用A3纸打印的小报升级成了一份正式的报纸,每期8个版面;第二,举办了全学院的征文摄影大赛;第三,联合文学院举办了校级新生征文大赛;第四,成为学院赞助最多的学生会团体,单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就给我们一次性赞助了5000元……这段时间是我学生时代感到最快乐的一个时段,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同时学校还给了我们很多荣誉,包括自己,最后毕业时学校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也给了我。

工作

毕业后进入华为工作,由于前面几年我的工作性质主要是出差做项目,所以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南边去到了海南,北边去到了黑龙江黑河市,东边去过上海,西边去过新疆的喀什和塔城,唯一还没去过的就剩西藏和澳门、台湾了,由于见到了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我把他们都写进了我的文章,基本上保持了每年写一篇中篇小说的习惯,发表在华为的心声社区,并且还主动写了一些正能量的文章,投稿发表在《华为人报》,2011年《华为人报》的主编通过人力资源部找到我,问我有没有意愿加入到《华为人报》,负责采编全球各地的华为人故事,由于当时我的项目还在如火如荼的交付中,主管刚刚还给我评了金牌员工,我遗憾地拒绝了。

再后来,当主管之后,工作越来越忙,我的时间也越来越不属于我自己,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满,没有了大段的时间写小说,于是我又开始寄情于写诗,几年来我大概写下了五六十首诗歌,有些就发在朋友圈,不能写文章,那就写诗聊以自慰吧。

2021年在深圳离开华为时,我把我的诗文集整理成了一个小册子,取名叫《似水流年》,给我非常敬重的几位主管送了过去,作为告别的礼物。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吧,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那些花钱买来的物件,而是我一笔一笔写下的文字。

这就是我的写作心路历程,回想这个全过程让我找到了我的“内势”,希望可以启发到你,回到小时候,回到课堂上,看看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

 
关键词: 宋睿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7002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