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景秀丽的桂林七星岩下,矗立着一座庄严的烈士纪念塔。8米高的塔体耸立于青山下,象征着烈士无畏坚贞的革命精神。
这座塔上的名字,在桂林几乎无人不晓。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前不幸落入敌手,面对严刑宁死不屈,用生命捍卫黎明的中共桂林市地下党负责人——陈光。
陈光,原名陈益昌,1918年出生在广东梅县南口镇一个贫苦华侨家庭。陈光12岁时,远在印尼做苦工的父亲遭资本家迫害致死,身为中共党员的姐姐陈安不久又在汕头遭国民党杀害。家庭连遭不测,陈光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非常愤恨,立志继承姐姐的革命事业。
陈标君
中共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党史研究室四级研究员
他在日记中写道,你的身体虽死,但你的精神尚在。将来有机会的时候,我将会继续你的伟大的事业。所以他少年时候就立志投身革命。
1932年,14岁的陈光考进梅县东山中学,这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1935年,由北平开始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后,陈光和进步同学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足迹遍及梅县的边远山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光辍学回到家乡南口,在星聚小学任教期间,他积极向组织靠拢,于1938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至1942年9月,先后担任中共南口区委书记、区特派员。
南口区委活动范围包括10个乡8个支部,在群众中组织有歌咏队、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救亡团体。陈光担任南口区委书记后,还分管几个偏远村庄,每周都要走几十里山路去检查和布置工作。他常常周六晚上赶去,第二天晚上摸黑赶回,不顾疲劳地忘我工作。
1942年6月,中共南方工委机关被国民党破坏,上级指示南委所属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撤退已暴露的党员。第二年,陈光辗转来到广西融县,化名陈扬在长安中学任教。
1944年冬,日军入侵广西,由我党直接领导的《柳州日报》撤退至融县,陈光转到该报工作,1945年春担任柳州日报抗日警卫队政治指导员。在这支40多人的队伍中,他积极开展政治和军事教育,鼓舞大家开展游击斗争。
抗战胜利后,党组织安排陈光到柳城县太平中心小学任教务主任。当时学校里有部分进步青年教师不满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希望到解放区工作。陈光耐心地启发引导他们。
+
1946年春,陈光转到柳州龙城中学任语文教师。同年4月,在上级指示下,陈光牵头建立中共柳州特支并担任书记,利用教师身份,几个月内就在师生中发展了14名党员。柳州高中学生郭其中就是由他介绍入的党。
郭其中
陈光烈士战友、原中共桂林市城工委组织委员
我就跟陈光说,柳州高中有民盟的活动,他讲你怎么看法?我讲如果柳州高中有共产党就好了,他讲你想参加共产党?我讲想我参加共产党。参加共产党给国民党抓住要杀头的啵?我讲我不怕杀头,他讲好。
1947年春,为了开辟桂东区的工作,上级党组织调陈光为桂东区特派员。他按照党的指示,奔走于贺县、平乐、怀集一带,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1947年南京五二0运动爆发后,广西省会桂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群众运动。桂系当局为巩固其反动统治,大肆逮捕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大多数已暴露的党员被迫转入农村。这年8月,陈光再次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桂林市特派员。
到桂林后,陈光以商人的身份为掩护。组织安排同为广东客家人的高天梅协助他工作,陈光称她为姨妈。高天梅每天在门口摆摊卖米,陈光则以“做生意”为由,到各联络点去和同志们接头。他根据上级指示,在桂林成立“爱国民主青年会”(简称爱青会),建立起党的外围组织,培养发展党员。
张林喜
中共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他来了之后很快的就进入了角色,接手了城里面的党员的组织关系,通过党内审查,很快把党员的关系摸清楚之后,通过联系各方面的群众,然后很快的到48年的时候就发展了60多名党员。所以说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1947年9月,中共桂林市临工委成立,陈光任书记。工委机关也搬到市郊穿山的江东村,租住在这间木板房里。为了掩护工作和解决经费,他们煮盐、做豆腐,后来又改养兔子。
当时国民党搞“防共戡乱”,城里出租房的招贴上都写有“无眷莫问”。陈光没有家庭做掩护,对地下工作很不利。经组织批准,陈光与烈士遗孀罗涤玉结为夫妻。
长期危险的地下斗争,使陈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曾任广西区政府主席的韦纯束1948年2月出任桂林临工委副书记,因为缺乏城市地下工作经验,陈光给了他很多教导。
韦纯束回忆,自己曾经拿着一把葵扇,穿着一件旧线衣径直跑到陈光的住处,陈光一看到他的打扮,就教育他:“我是一个有钱的老板,你这身打扮却象一个普通贫民。堂堂的‘陈老板’与贫民接近,岂不是容易暴露身份?以后一定要注意,来我这里要穿与身份相称的衣服。”
为了尽快提高党员骨干的水平,1948年夏天,上级党组织决定由桂林市临工委负责开办干部轮训班。为了确保同志们的安全,陈光规定学员来去都在晚上,由他和韦纯束负责接送。参加学习的十几个同志,整天关起门来,在狭小的房间里学习吃饭睡觉,足不出户。在周密安排下,轮训班办了多期,一直没有暴露。
解放后,房东王玉山应邀到南宁找高天梅叙旧,才得知当年房子里的秘密。
王玉山
原中共桂林城工委机关驻地房东
这个上边有个出口,它是连通的,他挂了一块毛巾,白的,来这边开会的,那个手巾不见的话你就不要进屋了,主要记号就是那个手巾。
除了负责桂林市党的工作外,陈光还联系和代管桂北党和游击队的工作。当时,由于敌人的“围剿”,游击队处境困难。陈光为他们捐募医药、寒衣,大批翻印文件,还不怕暴露和他们频繁接头,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这支革命武装的成长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党组织经济困难,陈光的生活非常简朴,绝不乱用经费。
郭其中
陈光烈士战友、原中共桂林市城工委组织委员
陈光有肺病。城工委当时讨论,我们要他(每天)吃一个鸡蛋,他不肯吃,他要打报告给陈枫。陈枫讲,你吃个鸡蛋都要打报告给我啊?所以陈光对自己自律很厉害的。
繁忙的革命工作,让陈光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和家庭。有一次,母亲给他写信,诉说家中生活困难,几乎到了讨饭的地步,希望他寄些钱回家。母亲的信刺痛了他的心,可他实在无力接济家里。在回信中,他劝慰母亲说:“儿子的工作正是为了千百万个妈妈不再挨冻饿,相信妈妈是能够想得通的,也会原谅我的。”
1948年底至1949年初,解放战争已经处于胜利的前夜。党中央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对于待解放城市的党组织,提出了“全力组织工人、学生、市民,保护工厂、学校和一切市政设施,协助入城解放军做好接管工作”的指示。
1949年1月,中共桂林市城工委成立,由陈光任书记。在光明与黑暗搏斗的最后时刻,陈光和同志们紧密配合,积极宣传党的解放政策,动员各社会阶层成立解放联合会,组织全市党员开展城市调查,设法收集桂林各主要机关、团体、学校和厂矿企业的资料。
张林喜
中共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当年桂林的一个警察局长叫谢凤年,他解放后回忆起来说,这些共产党干的这些调查,比我们掌握的还清楚,所以说他们的调查是卓有成效的,为我们的解放接管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949年3月,利用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人民强烈不满的有利时机,桂林城工委从经济入手,大力开展政治斗争。5月14日晚,100多名党员、爱青会员在市中心和伪军政机关散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告桂林各界人民书》等传单,发动政治攻势,群众奔走相告“共产党就要来了!”。
敌人为了挽救灭亡的命运,更加疯狂地制造白色恐怖,陆续有党员暴露和被捕,陈光的处境十分危险,同志们都劝他赶紧转移。
张林喜
中共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他认为他不应该撤离,他说我们现在搞这个城市调查正在关键时刻,很多材料,很多我的联系人都是由我来联系的,现在这种关键时候我不能走。
1949年9月25日,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在柳州近郊秘密召开,对桂、柳、邕、梧四个城市做了护城迎军的工作安排。10月3日,陈光从柳州回到桂林。第二天,他召集桂林城工委领导成员传达会议精神,布置工作。晚上,为了抓紧时间做好迎接解放工作,陈光不顾劝阻坚持要到市里去。5日早上,不幸果然发生了。
郭其中
陈光烈士战友、原中共桂林市城工委组织委员
(房东)他们到城里挑粪,挑粪时就看见,哎,这个不是陈老板吗,那么老实个人,密探怎么把他抓了呢?赶快回来就告诉高天梅。
王玉山 91岁
原中共桂林城工委机关驻地房东
讲给她说姨妈姨妈,陈光挨抓去了。她就把要紧的东西全烧了,就只拿了个包包(走了),兔子统统给了我的哥哥。
高天梅立即赶到柳州,将陈光被捕的消息告诉了广西城工委书记陈枫。出于对陈光的信赖,陈枫相信他绝不会出卖组织和同志,决定桂林党组织不必撤退,坚持斗争迎接解放,同时设法营救陈光。
张林喜
中共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陈光被捕之后,(敌人)首先就把他关到了施公馆,开始严刑拷打,然后因为又被里面的一些被捕的软弱分子指认了他,然后他说这个人有来头,所以国民党特务对他的严刑拷打是比较严重的。
十月下旬,解放大军已抵达桂北边境,敌人预感到末日的来临,疯狂屠杀政治犯。陈光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在得知张谷“罪名”较轻可能获释时,他请张谷出去后转告外面的同志,不要为他过分操心,女子师范、图书馆等处的调查资料已经要不回了,请设法重新调查。
1949年11月11日傍晚,陈光被敌人残忍地枪杀于桂林火车北站的旷野,年仅31岁。这个在黑暗中努力创造光明的人,带着许多未了的美好心愿,倒在了黎明之前。一个多月前,他刚与组织商定了解放军进城后的联络暗号为“独秀峰陈光”;他还与工委机关的同志约定,解放后要一道建设新桂林;甚至,他已经跟妻子罗涤玉商量好,解放后要接“姨妈”高天梅到家里一起生活……可惜,他没能等到光明的到来。
11月22日下午2时,在桂北游击队的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进入桂林城,被国民党桂系统治20多年的桂林宣告解放。
经过公安人员多方查寻,陈光烈士的遗骸终于在他遇害一年后被找到。1951年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召开全市追悼大会,隆重追悼陈光同志,并将烈士的灵柩移葬到七星岩下。几天后,广东梅县的陈光老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
陈俞林
陈光烈士侄子
中共桂林市委给我奶奶和我爸来了一封信,就告诉我们陈益昌牺牲了,他的精神写得很清楚,还颁发了烈士证书。这是激励我们非常大的精神财富。
每逢清明节,一批批学生、机关干部和市民都会来到七星岩下悼念陈光烈士。虽然岁月流逝,但纪念塔上的五角星依然耀眼,桂林人民永远怀念他。
2021年11月11日,是陈光牺牲整整72年的日子,陈俞林、陈冬林兄弟俩专程从深圳驱车来到桂林,向烈士墓敬献鲜花,深情缅怀父辈先烈。
如今,桂林城工委旧址已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市第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瞻仰了伯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后,陈俞林非常感慨。
陈俞林
陈光烈士侄子
我们很怀念他,一路都在寻找他的革命轨迹,还有他在广西的那些革命斗争的历史。我们感觉,越研究他们是越伟大,在那么艰难的地方,不容易啊。我们也受到鼓舞,在新的时期,做好自己的工作。
郭其中今年已经94岁高龄,离休后他潜心写作,书写桂林革命历史。1991年,由他担任编剧、反映桂林地下党革命故事的电视剧《风雨桂林城》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剧中主角正是以陈光为原型。
虽然陈光从1943年就离开广东梅县到广西工作直至牺牲,但家乡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
陈标君
中共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党史研究室四级研究员
解放以后,陈益昌(陈光)家乡所在的圩下村跟龙岗村合并,改名为益昌村。而且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益昌烈士纪念碑。当地党员干部群众,每年的清明节都到这里祭拜。
在陈光的母校梅县东山中学,常年坚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校内这座烈士纪念亭里,陈光的名字赫然其中,年轻的校友都以他为傲。
赖思伊
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学生
我是看了《东山英烈》这本书,从中知道了他的故事。对于他在革命中作出的贡献,我感触很深,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他的精神,然后努力学习,以后报效祖国。
因为身处黑暗却热爱光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陈光,从广东到广西,毕生都为了光明而战斗。而今天,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桂林,已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这里山水如画,生活如诗,正向世界展现着她的夺目光彩。
12月1日 21:20
广西卫视播出的《我们的父辈先烈》“陈光:血洒黎明前”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奋进开拓的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下,广西卫视积极创新创优,推出形式生动、角度新颖的主题主线节目《我们的父辈先烈》,聚焦看党史、读党史、传党史,带领观众走进百年光辉岁月中,那些值得铭记的英烈故事。
《我们的父辈先烈》围绕革命先烈或某个特定先烈群像的事迹,从三个视角交错展开寻访和讲述。
一是“自述”。从革命先烈的“手迹”(书信、笔记、文章等)出发,如黄日葵的《关于终身志业》、陈勉恕的《何谓共产党》、谭寿林的《俘虏的生还》和周子昆的《家书》等。节目以情景还原的拍摄手法、先烈“自述”的表现形式,揭示他们追求进步、投身革命、为红色信仰奋斗终身的思想和行动的力量之源。
二是“睹物”。节目追寻先烈生活、工作和英勇献身的红色足迹,寻访先烈遗物、故居或与他们的战斗岁月息息相关的老物件,通过睹物思人、见物明志,以历史与现实交替的叙事方式,呈现红色文物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
三是“传承”。节目从后人亲友的回忆讲述切入,说先烈家事、谈先烈家风,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特别视角,将革命先烈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展现得更为立体,也挖掘当地传承先烈的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先烈的革命精神落地生根,薪火相传,更深入人心。
编辑丨莫杰馨
责编丨陈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