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克力对于西方人来说,就如同我国传承了数千年的茶叶一般,都在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社会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这种最早从美洲流传出来的特色食品不但香醇浓郁、丝滑绵软,同时还能迅速补充人体失去的能量和热量,不但是家家户户常见美味,对于军队来说也是极佳的补给品,所以不论一战还是二战,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部队都有巧克力作为,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军用品。
财大气粗的美军当然不会舍不得给自己的那些个少爷兵们装备几块巧克力,但是在一战的时候,美军供应给大兵们的都是直接采购自世面上的巧克力,虽然是大路货,但味道还比较说得过去,于是不少嘴馋士兵从军需官手中领出自己的份额后,没多久把这种作为应急性口粮的美味当作零嘴吃干抹净。真正到了战斗最艰难的时候,只能饿得两眼昏花、嗷嗷直叫,能发挥出一半的战斗力就了不得了。
基于一战时的教训,到了二战期间,美军对军用巧克力的要求,除了高热量、耐储存之外,还加上了一条必须非常难吃的标准。而负责这一项目的陆军军官保罗-洛根,找到了当时巧克力界的大拿~好时公司,这家公司按照洛根的要求,制作了一种新型巧克力,称之为D型巧克力。这种军用品虽然在外观上和正常的巧克力一模一样,但是由于添加了大量的燕麦粉、玉米粉,还有其他的一些不知名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同时还减少了糖份的比例,最终这种巧克力如同军方需要的那样变得难以入口。
这种如同石头般坚硬,口感还极差的D型巧克力最终得到了军方的认可,随即大规模量产装备给军队,于是乎好时公司“D型巧克力条”开始随着美军在各个战场的部署出现在太平洋、北非乃至欧洲诸地。由于添加了不少佐料,美军士兵终于不再把巧克力当零食吃了,但是这种被士兵们称为“洛根棒”的巧克力也彻底坏了名声,被大兵们称为能打败自己的“希特勒的秘密武器”。不过到了二战结束后,让军方大佬十分满意的好时公司做出的贡献,美国政府还给该公司颁发了战时生产奖。
德军的军需品比起美军来也差不到哪里去,至少在前期的时候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军需品供应中属于巧克力的这一旮沓,当然得数大名鼎鼎的"Scho-Ka-Kola"巧克力。在1935年的时候,德国著名的希尔德·布兰德巧克力工厂生产了这种巧克力,"Scho-Ka-Kola"之名其实是根据"巧克力、咖啡、可乐果"三个德语单词的前缀组合而来的。据说,这种巧克力拥有着吓人的咖啡因含量,对于振奋精神拥有奇效,四小块巧克力就相当于一大杯咖啡的效果。
德军的这种巧克力采用铁盒或纸盒包装,拆开之后分为上下两层,每层装有八块锥形巧克力块,吃的时候需要用手掰开。而这种"Scho-Ka-Kola"按照外包装的不同,可以分为红蓝绿三种颜色,分别是牛奶巧克力、牛奶果仁巧克力和黑巧克力。
最初的时候,这种"Scho-Ka-Kola"巧克力配备的对象是德国飞行员、装甲兵和潜艇兵等特殊兵种,后来,也开始大量装备作战部队,以缓解士兵们在战斗中精神疲惫的状况。不过到了二战后期,由于占领区一块块的被盟军光复,可可豆的供应出现了断链,所以只能用大量的代可可脂来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