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创作挑战赛##头号周刊#
做庄,这个词最早来自麻将,后来衍生到投资以及资本市场。
这个词的大概意思,就是在一场游戏里充当着主持人的角色,然后在游戏规则内,通过特殊的手段,使得结果变得不在公平。
不久前,在抖音里看到一位经济学者谈论“做庄思维”,讲的内容很犀利,也很现实,特别是针对现在环境下实体业的投资开店。
话不多说,分享干货。
投资实体门店,就是对盈利系统的一种博弈设计!
如果你想开一家实体店,你是不是有想过在商场里开,但是这是一个胜率极低的博弈,因为商场的招商,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庄模式。
在商场的第一层,一般都是麦当劳、星巴克或者一些奢侈品店。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就是所谓主力店,他们就是被商场邀请来联合做庄的。既然是邀请来的,商场自然在租金上都会给与很多的优惠,包括免租期,装修补贴等等,而且期限都可以签很长,目的很明确,就是招牌。
有了主力店坐镇,自然会有很多的次主力店跟进,这一批店也都是知名的连锁品牌,一般就是电影院,沃尔玛超市,连锁培训机构等等。
这些主力门店和大户分布在商场最好的流量入口,品牌一旦有了,商场的租金自然就水涨船高。接下来,商场就可以宰那些服装、小餐饮之类的个体户了。
他们将会缴纳着高于市场的租金,做着最累的生意,就像这样:
在商场里,基本小个体户的能选择的都是犄角旮旯的位置。如果从事服装业,还能在三、四楼博个体面的门店,如果小餐饮,那么基本只能在负一层里面挑一个坑位。
商场这个庄家,对于小餐饮的死活,基本是不管的,甚至希望倒闭频繁一些,这样才能保持市场对客户的新鲜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能经常在商场看到不同的小餐饮网红店轮番登场的原因。
商场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想在商场开过店,看到租赁合同,你就会明白那是一份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
你的一举一动都要经过商场的批准,比如,装修得提供设计平面图,还有各种方案,就只是这些就可以做到你怀疑人生。甚至还得缴纳装修保证金,各种电线,水管都要按照规定来安装,如果没按照要求设计,轻则重做,重则算你违约。
下面这就是我曾经为了在一家知名商场拿一个中岛的门店,做的设计,花了几百大洋不说,前后修改了3次都不止。
现在的经济环境不理想,像遇到疫情,商场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给出让利条件。如果中途你做不下去了,有些商场不但不退还押金,还要问你要违约金。
你以为结束了吗?有些商城甚至还会要求你把原来花了大价钱的装修,拆掉复原。这么一来,人工、垃圾清运又是一笔巨款,这就导致很多人连关店都关不起!
为什么你愿意和商场签订这样的不平等条约,因为你和商场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商场都有专门的招商部门,客户资源充足,商场要做的就是激起这些潜在租户的竞争,从而在博弈当中取得最优势的地位。
而小个体户呢,只能通过商场品牌,主力店的数量以及大概的人流量,来揣摩商场的底价。由于经验的匮乏,加上手里也没有很多商场资源,对于商场的经营数据也是一无所知。所以商场的招商只要看出你的想法,稍微一吓唬你,你就乖乖交钱了。
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小个体户进商场就没机会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只考虑投资,最好就不要。
虽然说,在商场里博弈的小个体户,也有不少存活下来的,甚至过得不错,还有一些借着这个平台发展壮大,开启连锁模式。
但是,我想说,这种类型毕竟是少数,而且背后说不定人家和商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开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门在有限的资源内,寻找最优解的运筹学。如果成功几率太低,就不要盲目投入,失败了就会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如果创业投资实体门店,并非一定要挤进大商场,与其去博一个九死一生的机会,不如在一些黄金街道做选择。
一个人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因为认知以外都是别人的庄。
在别人做的庄里面存量搏杀,你的生存概率微乎其微。认知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亏吃多了,用钱砸出来的教训。
通过做庄,才可以在各种博弈中获得优势地位,才能转嫁各种风险,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做庄思维就是人生的生存哲学和发展哲学结合起来的制胜之道。
下一章,继续聊一聊小个体户在商场里的一些生存之道。
我是喝咖啡的灭霸,持续分享创业干货,记得点赞、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