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弹琵琶”名列清朝十大酷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刑罚?(清代酷刑弹琵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8 15:36:2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339    评论:0
导读

弹琵琶原是一个音乐术语,它令人产生美好的想望。但是这个名词却用来描述一种刑罚,而且是一种无比残酷的刑罚,居然名列清朝十大酷刑。 据说这种刑罚的特点是施刑时,受刑者万分痛苦,让人感到生不如死。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刑罚呢? 根据记载,弹琵琶


弹琵琶原是一个音乐术语,它令人产生美好的想望。但是这个名词却用来描述一种刑罚,而且是一种无比残酷的刑罚,居然名列清朝十大酷刑。

据说这种刑罚的特点是施刑时,受刑者万分痛苦,让人感到生不如死。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刑罚呢?

根据记载,弹琵琶是这样一种酷刑:先把犯人仰面按在地上,然后控制住他的四肢,剥去他的衣服,露出胸腹部,施刑者手持尖刀在犯人的肋骨间像弹琵琶一样来回“弹拨”。由于肋骨是人体的敏感部位,还是软肋,所以施刑时,极其痛苦,犯人疼痛难忍,一般都坚持不了半个钟头,所以都会招认。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用尖刀先把犯人肋骨上的皮肉剔除,然后用小锤子敲打肋骨,直打到犯人肉烂骨断。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想想都让人骨头疼。

满清用这种酷刑主要是用来对付汉人。满清原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觊觎中原的富饶,趁明末内乱打进关来。但是从满人入关一直到满清灭亡,汉人都没有停止过反抗,没有停止过反清复明的斗争,连辛亥革命的纲领里都写着“驱除鞑虏”几个字。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满人用尽酷刑,弹琵琶只是其中的一种。

但是说到这种酷刑的渊源,其发明权还真不属于满人,而是属于锦衣卫。锦衣卫在历史上可以说臭名昭著,它原本是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目的是为了加强他对朝廷的控制。这个组织跟国民党的军统和前苏联的克格勃有一比。锦衣卫被朱元璋赋予特权,可以单独抓捕、审讯人犯,当然它抓捕的人犯不是一般的刑事犯,而是有可能威胁朝廷安全的人。

后来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但是朱棣夺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以后,因为他的帝位的合法性受到朝野的质疑,他需要维护自己的权位,所以又恢复了锦衣卫。从此锦衣卫成了他打击异己、铲除敌对势力的得力工具,其后明朝历代帝王都继承了这一工具,清人入关后,也把这工具奉为至宝,只不过顺帝只过了一年就把这一机构改名为銮仪卫

锦衣卫审案不按常规出牌,喜欢严刑逼供,据说光是拷问犯人的刑具就有十八种,弹琵琶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于只是其中之一,当然是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据《明史》卷七十三《刑法志》载:

“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囚犯哀声震壁,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毒难言。

所以,当时人一下诏狱,就魂飞汤火,而一旦能从诏狱转送法司,竞觉得不啻于天堂之乐。”

从上面的史料不难看出,弹琵琶这种酷刑,残忍至极,它是一种逼供的手段,此刑一用,犯人必定招供。所以明清时期冤狱累累也就找到根源了。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刑罚也是这样——刑罚也需要文明。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酷刑早已被禁止。但我们不应忘记曾经存在过弹琵琶这样一种惨无人道的刑罚。

分享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和观点,我是醉爱谈历史,欢迎关注!

参考资料《明史》。

 
关键词: 满清十大酷形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721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