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世界第一的清真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艾哈迈德清真寺,也叫蓝寺。
早期伊斯兰是阿拉伯的游牧部落,游牧部落本身是不懂建筑学的,因为他们经常住的是帐篷。至今最纯正的阿拉伯人——贝都因人仍然住帐篷。所以伊斯兰征服到哪里,清真寺就建成啥样子,也就是说是就地取材。我国最早的清真寺在西安地带,可追溯到9世纪,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最多就是配色不太一样。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我们国家除了新疆,有年头的清真寺绝大多数都是明清风格,异域情调并不鲜明。而伊朗的清真寺就是波斯传统建筑风格,在摩洛哥和伊比利亚就是摩尔式建筑(现在很多又改成教堂了),而印尼马来的早期清真寺是南岛风,跟猎头族的长屋差不多,这就是一种原地取材。
1453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同年,建于公元537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信仰伊斯兰的突厥奥斯曼人也是游牧部落,也不懂建筑,一下遇到了“高级货”。所以在此后的近500年里,奥斯曼帝国的主流清真寺全都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翻版,也就是拜占庭式建筑。此后拜占庭式与波斯式建筑糅合了一波又在南亚次大陆产生了莫卧儿式建筑,所以说伊斯兰建筑本身是个伪概念。石油美元爆发之后新建的清真寺大多属于折衷主义,也就是结合了以上几种风格的建筑要素和表达技法。
蓝寺是拜占庭式清真寺的巅峰之作,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光荣传统,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比圣索菲亚大教堂结构更优化,更轻盈,更美观。拜占庭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穹顶,有一个特殊结构叫做穹隅,就是四个拱支撑一个中央穹顶,然后这四个拱分别又向外延伸出四个半穹顶。这个结构可以有效把侧向应力传导成垂直应力,支撑很重的中央穹顶,给建筑创造很大的跨度和内部空间。
蓝寺建于1609~1616年,此时奥斯曼人已经基本消化了拜占庭建筑技术,蓝寺除了一个中央穹顶和四个半穹之外,周身还有8个次级穹顶。中央穹顶距离地面43米,直径23.5米,比圣索菲亚的略小。苏丹艾哈迈德建造蓝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跟基督徒造的圣索菲亚暗中较量,从而证明我伊斯兰教并不比基督教差。蓝寺外面看其实是灰色的,不怎么蓝,是因为内部穹顶贴了20000块蓝色雕花瓷砖才得名。整座建筑的采光由260扇窗户提供,上面镶着17世纪的彩玻璃,蓝寺主体建筑门前是四周围着加了穹顶的回廊的方形院子。值得一提的是蓝寺有六座宣礼塔,一般清真寺只有一座、两座或者四座宣礼塔,只有麦加的哈雷姆清真寺才有六座宣礼塔。教宗们严重抗议!没办法,艾哈迈德苏丹只得派自己的御用建筑师去到麦加又建了一座,七座。蓝寺以其巨大的体量,精巧的结构,优美的线条,和富丽堂皇的装修被誉为最后一座古典清真寺 ,体现了一种技术流和优雅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