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投资圈(caijiback)综合
一姐导读: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时代的顶峰!
提起百丽,你能想起什么?
是商场里曾经遍布的品牌;
是它曾经两天开一家分店的疯狂;
是你周边朋友的用户体验;
还是近两天因为退市上了微博热搜?
不管是什么原因,百丽退市却是成了既定事实。
早在今年4月末,百丽国际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约人所计划的私有化价格为6.3港元/股,公司总估值为531亿港元。这与市值巅峰时的1500亿港元相比,市值缩水近2/3!而根据最新资料显示,邓耀和盛百椒总共占据25.74%的百丽股份,也就意味着最终以套现百亿而离场,百丽从此不再是“百丽”!此次百丽高达531亿港元的收购金额,也刷新了港交所的最高纪录。
按照百丽公布的退市时间表,7月27日是百丽被正式撤销上市地位的日期。北京时间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点,“一代鞋王”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百丽国际的退市呢?
网上有吐槽说,百丽倒闭是因为鞋丑!今天我们跳过百丽曾经的辉煌,直接来说说它倒塌的原因……
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电商冲击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电商冲击,导致服装鞋业销售低迷,2016年以来,同业的美特斯邦威亏损4亿,三年关闭店铺1600家;达芙妮关店超过1000家,喜得龙和晋江闽超鞋业相继破产。20多年来中国服装鞋类制造业依赖的链条已被打散,过去由OEM起家,出口转内销,签约代言人投入广告费,建立品牌门店扩张,最终上市。这一条路缺乏核心技术,也没有长期的研发投入,几乎无法经受任何打击。
疯狂的扩张导致市场饱和行话说“得渠道者得天下”,然而百丽国际大举扩张店铺数量,也为日后单店产出的凋落埋下了伏笔。百丽的成功兴于百货商场的盛起,百丽的失败也源于对百货商场的无限执着:过度扩张,收购各种品牌,又自顾不暇,所有品牌的鞋子样式雷同,同质化严重。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近年来,零售行业销售惨淡,昔日鞋王也难挡业绩颓势。自2012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至2%,疯狂的开店模式也在2014年有所放缓,但依旧新增零售网点876家。
2015年,百丽国际净利润首次出现大幅下滑,这是上市九年以来首次利润下滑。2015财年,百丽国际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超过10%,鞋类业务销售规模同比上年下降8.5%,也是在这一年,一向强调开店数量的百丽国际,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366家(大陆地区)。
内部转型失败百丽一直在试图转型,但转型得太犹豫。
15年之后公司虽积极转型,但仍未能改变关店、业绩下滑的颓势。今年5月,百丽发布了退市前最后一份年报,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营收为417.07亿元,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鞋类业务销售规模同比下跌10%,内地鞋类零售网点减少700家。
一年时间网点减少700家,相当于一天关闭达到2家。
▲百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自2014年开始下跌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百丽的退市告诉我们: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处身的行业,会正如大地坍塌,最终只剩下熔岩中的廖廖孤岛。
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规律。想想这些年吧,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消灭了,索尼随身听被CD机消灭了,CD机被MP3消灭了,地图被GPS系统消灭了……
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时代的顶峰!在大变革来临之际,不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做出应对之策,即便是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不能幸免于难!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永恒的,再大的帝国也要学会居安思危,更要适应时代的变革!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再见了,一代鞋王!
*文章综合自财经内参精读、叶檀财经、雨果网、每日经济新闻、华尔街见闻、今日电商爆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