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每逢奥运、世博这样的重大时刻,我都忍不住回想这部电影。
以前我一直以为是电影名字的缘故,某日回看才发现,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应景的名字,更是因为,这是一部表现不俗的国产电影。
01
也许你不曾经历过那个亚运会
一转眼已是2022年的2月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
1990年,北京亚运会,可能是这类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盛事的开始。
在这个时候,想说说这部很应景的、和运动会开幕式、和老师有关的老电影《我的九月》。
该片曾被不少人高度评价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的儿童电影”。不过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究竟能不能称之为“最好”还是见仁见智,但如果说本片是最好的中国儿童电影之一,倒是当之无愧的。
极具年代感的海报
不同于我们记忆中类似于《闪闪的红星》、《报童》、《三毛流浪记》这样带有更浓重的政治色彩和价值取向的中国儿童电影,本片用鲜活的镜头记录了一个真实的男孩的世界。
这部电影由听起来就很有年代感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
拍摄和制作周期非常短,故事背景发生在1990年的9月,拍摄也几乎是同时,不久便正式登上大银幕。该片荣获过1989-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1年又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儿童片奖。
记得《康熙微服私访》播出的那几年,我还在电影频道或者其他途径看过这部电影,回想起来只模糊记得北京亚运会和一些零星的细节,以及张国立和康熙又像又不像的年轻脸庞。
如今再次回看,又看到了陶泽如、沈丹萍、李明珠、李丁等大腕的身影。这部关于9月的电影,虽然时代背景特殊,但是时隔三十年,剥去北京亚运会那样全民记忆的时代烙印,去掉京片子、四合院的地域特征,片中提炼的孩子们的世界尤其是男孩世界,是如此的高度凝念和写实,能够跨越时空,激起无数孩子和曾经孩子的共鸣。
也许正在读此文的你出生于1990年9月以后,不曾经历那个9月,我相信,这部影片也一定能够感染到你。
02
男主角安建军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被朋友们称为“安大 shazi”的北京市大榆树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普通小男孩安建军。
安建军是一个平凡,内向,甚至有些懦弱的北京男孩。
影片一开始,在学校组织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武术团体操表演训练结束后,他被同学捉弄,也没有任何脾气。
就连体育老师都忍不住说“你是真傻呀还是假傻啊,别人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啊?”
训练的时候,一个穿着短裙的漂亮姑娘穿过操场给正在教室里刷墙的,四年级一班新来的班主任高老师送饺子,八卦的小男孩们在训练结束后聚集在那“听墙根”。
被老师发现,大家一哄而散,临走前又照例留下了安建军背锅。
家住小胡同四合院的他和同院的玩伴们大多也是同学,好朋友雷振山捉弄同院的小娟,抢了小娟刚刚从三好生、安建军的另一个好朋友刘庆来那里借来的武侠小说,小娟只能满院子追着他喊“把书还给我”。
而当雷振山把书扔给安建军,安建军再扔回去给雷振山时,却被小娟打了一巴掌说“有你什么事?”
男孩们玩转过身去撅着屁股给伙伴打一下然后猜打人者是谁的游戏时,轮到安建军“挨打“,好朋友雷振山竟然也是抡圆了棒子大力甩了过去。这一下,安建军差点哭出声来。
上语文课时,高老师在同学们的要求下把作文改成了科幻题材,问他愿不愿意写,小娟带头起哄嘲笑他从来不会大声回答问题。
刘庆来跟着说,他爸就傻,遗传。
几个细节把一紧张就喜欢擦鼻子,不善言辞的安建军和他在学校、邻里间的地位反映地淋漓尽致。
03
安建君和他的家人
瘦弱的安建军来自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妹妹。
不过有点特殊的是,妈妈并不是亲生妈妈,而是后妈。
和爸爸曾经两次煤气中毒过,这大概也是在邻居眼中“他爸也傻”的证据。
亲生母亲的去向剧中也没有详细的交代,提到也只有班主任高老师家访后跟他说的“原来这是后妈”一句,我大胆地猜测一下,不知道是不是煤气中毒去世了。
安建军家的条件比起剧中其他小伙伴而言,确实一般了一些:妈妈为了省钱会买已经摔裂了的西瓜;家里只有一件雨衣,是妹妹的。
在家里,安建军的地位也有点低。父亲明显更喜欢妹妹,家里的日常对话就是把妹妹抱在膝上,让安建军站着对话;
大概因为并非生母的缘故,似乎总有些嫌隙。
可能是在成人世界里的情感需求鲜有回应,安建军和伙伴和妹妹的关系更亲密,尤其是对妹妹,几乎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而妹妹对哥哥,也是发自内心的依赖,甚至有一些莫名的崇拜,在很多关键时刻,妹妹完全不顾外界眼光,努力维护哥哥。
有点特殊,又很平凡,这就是主人公安建军成长的家庭。
04
安建军的九月
在这个特殊的九月,在安建军的生命里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他参加了近一年的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训练项目进入了正式人员选拔阶段,他因为动作不标准,跟不上节奏被刷下来了;
和他一起被刷下来的还有同一个四合院长大的小胖子雷振山;
而优等生刘庆来则不同,他在台湾的姥爷那两天刚好要回大陆探亲,父母为了让他去见姥爷,从医院给他开了假病假条,说他对日光过敏,不能参加训练了;
即便被刷下来,话不多但其实有自己莫名坚持的安建军还是每天“习武”,甚至带着妹妹一起练习,还模仿着体育老师的口吻指导妹妹的动作。
就在开幕式前三天,一位已经入选的同学受伤了无法参加训练,空出了一个宝贵的表演名额。每个被刷下来心有不甘的同学都跃跃欲试。安建军也不例外,他甚至想到了求助他的一位“也许有点特权的朋友“——班主任高老师。
高老师鼓励他自己开口跟体育老师争取,安建军扭扭捏捏不敢说话,高老师“取笑”他说“原来我的朋友是胆小鬼啊”,让安建军下定了决心去争取一把。
终于鼓起勇气开口的安建军却不被体育老师和同学们看好,高老师忍不住帮安建军说了两句,体育老师提出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现场比武。
在比武现场,坚持训练的安建军用标准的动作和流畅的节奏说服了老师和同学们,为自己争取到了这个“最后的名额”。
也终于光荣地成为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表演队伍里的一员。
第二件大事是在被刷下来不用练武的某一天下午放学之后,因为不再参加学校的训练,安建军带着妹妹和好朋友雷振山、刘庆来早早放了学,路过买亚运会奖券的地方,刘庆来说自己没带钱,建议安建军去买奖券,雷振山帮忙凑了6毛,买了2张奖券,中了50元钱。
好朋友刘庆来忍不住泛了酸水,怂恿他把钱捐给亚运会,雷振山和围观群众也跟着起哄,家庭本就不富裕的安建军一咬牙把奖金扔了喊了一句“捐就捐”便跑了。
这一幕被路过的《北京晚报》记者看见了,追上去采访他们。
优等生刘庆来家庭环境也不错,见识也算比小伙伴多,一眼就认出对方是记者,与对方侃侃而谈,还重点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学校和班级。
记者问安建军怎么不说话,安建军说“他就代表我们了。”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那个周日,安建军和雷振山在刘庆来家打游戏,听见小娟等几个女生在高兴地唱歌,男孩们觉得她们是在故意炫耀,刘庆来出主意,让安建军去把小娟第二天训练要穿的灯笼裤偷来。安建军不愿意,被两个小伙伴“扔”了出去,只好硬着头皮做了这件“坏事”。
结果小娟找不到裤子在院子里急哭了,刘庆来没有遵守守口如瓶的约定,从家里把裤子还给小娟,并且说“安建军就是跟你开个玩笑。”
安建军在大人的责备声中委屈地走回了家。
又过了几天,捐款事件在《北京晚报》上被报道了,通篇只有刘庆来的名字,却没有安建军的信息。刘庆来在学校被校长点名表扬,回家又被父母带去吃了一顿西餐。
结合之前“裤子事件”,安建军更加憋屈难受,看在眼里的雷振山替安建军鸣不平,还因此疏远了刘庆来。
为了能够“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誉,安建军每天偷偷剩下早饭钱来买奖券,星期天还请妹妹帮忙跟爸妈要钱,饿着肚子买奖券,就希望中一次奖,再捐一次,被记者报道。
就在他争取到宝贵的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名额的那天,一抽屉的奖券被爸爸发现了,差点挨一顿打。
好在虽然平日严厉的爸爸其实对他的委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好在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之前的憋屈好像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妈妈刚好也回来了,听孩子们的话,要包饺子庆祝一下。
不过安建军和刘庆来,似乎始终不能像从前那样毫无芥蒂地玩闹了。
就在那天晚上,刘庆来听爸妈说起去福建看姥爷的机票买错了不会耽误亚运会开幕式时终于发了脾气,因为原本动作就标准又一直是尖子生、两道杠,而且不久前上过报纸的他才是体育老师心中的最佳人员,哪怕早知道半天,也没安建军什么事了。
时间终于到了亚运会开幕式的那天,四合院里的安建军和小娟被大人们簇拥着出门。
正要出发之际,刘庆来叫来安建军的小妹,让他替自己给安建军一听冰镇的可口可乐,小妹清脆地大喊:“哥,刘庆来给你的,冰镇的,倍儿凉!”
因为奖券事件引发的连串不愉快,在那罐冰可乐到来之时,一下子烟消云散。
05
小男孩的世界
在影片中,除了小妹,每一个安建军的同龄人都多多少少欺负过他,嘲笑过他。
但安建军似乎从来不为之困扰。
课间被同学“欺负”,体育老师说“你怎么不打回去”时,安建军说:“打一下就打一下呗,还能老打?”
听墙根被推出去、玩游戏时被小伙伴的拳头打得快疼哭了、大家在课堂上嘲笑他时,他也只是习惯性地搓搓鼻子,憨憨地笑。
真正的伤心,难过,他会哭到抽抽,会一个人坐着生闷气,他不会表达,也不习惯表达,好像也没有什么反抗精神,逆来顺受。
安建军肯定是善良的。我们不能说他和朋友们在一起不快乐,虽然他们会有冲突甚至会有一些很大的摩擦,可是大部分时候,朋友给予他的温暖,确实是无可替代的。
而刘庆来呢?他是个坏孩子么?肯定也不是的。他是尖子生,是两道杠,但和其他影视作品里塑造的那种绝对听老师话的尖子生不同,他非常有主见,尽管家里都让他别跟安建军等人来往,他却充耳不闻,甚至会在朋友们因为嬉闹被邻居骂时出来“主事”。
不能参加亚运会,别的孩子是被刷下来的,只有他是“病退”,让安建军去偷裤子,我的理解是,他带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希望帮朋友出一口气,在他的世界里,把这条裤子拿走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很难理解安建军的唯唯诺诺和委屈。
因为捐款后接受采访,也许一直习惯了鲜花与表扬的他更是因为习以为常而心安理得,在被父母带去吃西餐后,回来还大大咧咧跟两个已经跟他生了嫌隙的朋友分享。
独占荣誉这事他做得确实不对,却也不能说是他为了抢风头故意为之。
在被老师点破之后,一直骄傲的他自然没法主动张口道歉,从他的角度来说,我想也难免觉得“报道又不是我写的,记者采访的时候你也不说话凭什么赖我”,但会主动找各种理由关心和帮助安建军。
尤其是最后的那罐冰可乐,也许是即便刘庆来这种家庭喝起来也算奢侈的饮料,毕竟偷裤子成功后奖励朋友们的也只是国产果汁。
当他有些扭捏地送给了这个一起长大的“傻子“一听可乐,那可乐即是歉意,也是祝福。
还有在开头仿佛总是用肢体欺负安建军的小胖子雷振山,也会在关键时刻“仗义执言”,把真相告诉高老师,告诉邻居兼同学小娟,让小娟来跟安建军道歉。
在比武的关键时刻,也积极地给安建军借衣服裤子,给他鼓励。
也许他们的相处中的确有一部分是以嘲弄安建军为乐,但我想,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恶意。
06
另一个男主角高老师
新来的班主任高老师是从乡下调来的,自觉用暑假的时间给孩子们粉刷教室,被同学们认为是冒充的,理由是“哪有老师刷墙的”;
课间要求和小男孩们一起玩“打屁股”游戏,结果还闹了一次小乌龙。
他理解安建军,并愿意帮助安建军,被同学们说是傻老师喜欢傻学生,于是他顺水推舟,自称是“安大 shazi”的好朋友“高二 shazi”。
可是他却是一位好老师。
他和安建军交朋友,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愿意倾听,甚至会告诉这个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孩子“我小时候受了委屈也不知道跟谁说,也没个朋友,就对着我们家大水缸絮叨了半天,那时候要有你不就好了么。”
他看出安建军懦弱,没主见,会在关键时刻点醒他,还送给安建军一本书帮助他自我强大。
他知道安建军“不敢”真的拿自己当朋友,所以不断的强化自己在他心目中朋友的身份,甚至会和他约定求救暗号,以备不时之需。
影片接近结尾安建军尝试争取表演名额的时候,这一对“好朋友”的对话特别值得细细品味:
安建军说我不会说话,高老师说你不是不会说话,是害怕表达,如果连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说,那是胆小鬼。安建军想了想,又搓了搓鼻子,说“我试试。”高老师纠正他说:“不是试试,是就奔着成功去!你可以做到,我相信你!。”最后又补了一句:“我在旁边给你助威!”
高老师给安建军提供的帮助,都是现代育儿书里常提到的脚手架式的帮助。可他不仅仅是对安建军好,他对刘庆来也一样好。对这个尖子生,高老师没有过分宠溺,但也知道维护他其实更脆弱的自尊,他知道捐款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在公开场合批评刘庆来,而是提点式的让刘庆来多帮助安建军。
他知道这些孩子都不坏,所以当老师们纷纷讨论刘庆来的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另有隐情的假条时,高老师会说:“别在背后说我学生的坏话。”
中外影视中有无数让人惊叹的好老师,可唯独这位高二 shazi,是我真正渴望在自己的学生生涯里能够有幸遇见的,因为他好得真实,好得很“中国”。
07
写在最后的话
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刘庆来因无法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在家痛哭,妈妈安慰他:“没事,这次不行,还有下回。”刘庆来边哭边嚷嚷的说,“哪还有下回。”
一晃三十年多过去了,如今不光是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马上开幕的还有冬奥会。
虽然大家对各种开幕式上的人海战术一直褒贬不一,但却不得不承认,这真的很“中国”。这些年来,又有多少孩子因为这些盛会,有了和安建军类似的遭遇、烦恼、痛苦和“逆袭”?
就算把这个特殊元素撇开,虽然我个人会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男孩世界的儿童电影,可不能否认,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也许都有安建军、刘庆来、雷振山、小娟的身影,而类似的身影也一定会和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相逢。
男孩们无聊的“打人游戏”、女孩拍手唱着“第一天到河边去洗澡,丢了我的金娃娃”、上课铃一响瞬间奔向教室……
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细节的内核,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许也都会被全盘保留。但不知道何时,还能再出一部这样写实又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电影了。
今天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作为一个中国影迷和剧迷,私信许个小愿望,希望2022年的这个虎年,中国电影、电视行业都能佳作不断,而儿童影视剧,也能够有新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