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熬过了寒冬,才有起舞的机会。寒冬中,这些自主创业的人踩到过的“坑”,不得不防。
1.“道听途说,盲目上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自主创业路上,朋友们经常劝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哪怕是你曾经帮助过的人。
2.“不懂政策、看准就干”。浙江人有个习惯,每天看新闻联播,判断国家的大政方针,发现创业商机。近年来,教育、电商、直播、疫情防护等,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最大,或关系民生,或逐步规范,从创富角度看,不得不慎重。
3.“虽不擅长,我就要干”。过去讲得是,性格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位置改变命运,现在讲得是,认知改变命运。如果认知未突破边界,失败的概率就极大。至少,团队里要有专业的人,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4.“别人在干,我也要干”。同一个项目,有的能做成,有的却被淘汰。殊不知,成功背后,是背景、资源、人脉、团队、技术等综合实力的比拼。有些时候,如果条件不具体,盲目“一窝蜂”的跟风上,容易成为别人的“炮灰”。预制菜、剧本杀等,头部进场,鸡毛一地。这个时候,不妨慢一些、稳一些。
5.“能接就接,没钱去借”。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的当下,无论从头创业,还是二次创业,没有什么事情比保持“现金流”、能够“活下来”更重要了。跑了一圈,其实可干的项目很多,比如工程、绿化等,但如果盲目借贷垫资、还遇上个压资,甚至因为屡次审核不过一拖再拖,就容易影响其他想干的项目,甚至把自己逼入悲惨的境地。那么,选择项目,就需要想明白钱从哪里来、钱怎么回。
6.“钱途未知,投了再说”。自认为有市场,租房、装修、采购、招人不亦乐乎,其结果,投入很大,利润找不到有效的出路,资产没有一个变现的出口,投资没有一个出头之日。
7.“兄弟情份,创业情怀”。凡事还习惯于不计成本,习惯于当“甩手掌柜”,习惯于按照“说了算、马上干”的思维定势和“争创一流”的最高标准,来筹划开展工作,往往核算下来,却发现收支难以平衡。
作为自主创业人,您遇到的还有哪些“坑”?敬请关注@自主创业军!期待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