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堑壕战的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一战期间最漫长最残酷的阶段。无数的敌我对峙士兵利用堑壕作为阵地展开作战,敌我双方为了如何突破对方的堑壕而绞尽脑汁。所以坦克和装甲车辆发明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为了突破敌方堑壕,消灭敌方步兵等有生力量。
初期坦克战车的外形设计多数还算中规中矩,但是沙俄的尼古拉.列别津科却设计出了一个另类。在巨大的车轮上面装上炮塔,这种坦克战车被称为“沙皇坦克”或者“蝙蝠”。巨型的“沙皇坦克”长17.8米、宽9米、高12米,重60吨,驱动装置包括一套前2后3共5个车轮,由前面2个直径达9米、放射状轮幅的巨大车轮驱动坦克前进,后面3个紧密相连的尾轮则起导向作用,所有的轮幅均为木制,并在外表包上了铁板。动力装置为德国制造的两台独立分置的“梅巴赫”发动机,单台输出功率可达240马力(176.4千瓦),最大速度理论上可达17公里/ 小时。严格来说这种“沙皇坦克”外形其实更像一座巨型的没有炮管的大炮架子。
在武器方面,“沙皇坦克”上面装了很多机炮,车体的两侧各有一座加农炮塔或装3挺1910式水冷重机枪,车体顶部和底部各装一座内有6挺1910式水冷重机枪的炮塔,但是对其硕大的体型来说,这么多的武器配置依然是不够的,很容易被找到软肋被击毁。设计上已经是如此糟糕并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在1917年8月样车试验的时候,尾轮被卡在树上不得动弹当场出糗,在后续的试验也依然没成功,于是该型武器计划立刻被否决,唯一的样车也丢弃在试验场,任凭风雨侵袭后在1923年被拆解。
不过还好没有将就把“沙皇坦克”投入战场,不然如此糟糕的武器不仅不能达成战斗目的,反倒有可能成活靶子搭上更多的沙俄士兵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