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过得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究竟是活在当下,还是诗和远方,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难题。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且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不同,通往幸福的道路也不相同。
有的人生活在大城市里,终日奔波忙碌,加班之后赶上末班地铁有座位,这是一种幸福。
有的人生活在老家小城市,开着一家花店,每天到点开门关门,关店后在家悠闲的泡一杯咖啡刷刷手机,这也是一种幸福。
但无论怎样的经历,都不免迷茫,不免焦虑,以至于时间浪费在苦恼中。
生活想要继续朝前走,就要及时停止内耗,若一味沉浸在焦虑的情绪中,等到时间过去才幡然醒悟,人生也变得截然不同。
你是否处在内耗中?
或许你仍在迷茫,仍在彷徨,看看这三个特征,如果你有,就说明你已经在开始内耗了。停止内耗,你需要结束这种场面了,人生才能变轻松。
间歇性努力、持续性颓废。比如,就是你明明知道应该干点正事,但是还是忍不住一直抱着手机,刷剧,刷视频,玩游戏,管不住自己。
买了本英语单词书,想着要每天背背单词,等到快考试了,才发现,A打头的都没记完,只记住一个abadon。
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浑浑噩噩,感觉这种生活很无聊。某天,下定决心要下班后读书学习充实自己,Flag是立得很好,结果,下班回到家里,瞬间懒神附体,舒舒服服的窝在沙发上,刷刷手机,逛逛淘宝,学习也通通丢到脑后,放下手机一看该睡觉了,得,这一天又过去了。
其实这样间歇性努力还不如完全不努力,因为毕竟努力过,就会给自己一种“我很努力”的错觉,当失败结局来临时,就会更加消极抑郁,愤愤不平,更加难以接受。
傅雷先生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要知道,间隙性的努力,然而却是持续性的颓废,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如死水一般,使得一生生活在低潮中,这一生都会郁郁寡欢。
常常觉得自己的心很累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其实这是一种心情压抑的表现,中医上讲心气不足。因为内心的承受已经很重了,经历了太多,心力透支,感觉自己喘不过来气。尤其是当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明明都还没有开始努力,就已经觉得自己做不下去了,索性就放弃了,摆烂。
但是人生反内卷的过程,通常自己觉得累的时候,就要及时的“清零”,该放弃就放弃,该努力就努力,放过自己,人生才能更轻松。
我之前在跟闺蜜聊天的时候,谈起了我的大学同学,她是山西人,人送代号萌姐。
萌姐大学毕业之后从长沙回了山西老家一个三四线城市,由于专业的问题,她在老家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做外编人员。
重点大学毕业的她,在这份月薪只有2000多的岗位上干了两年多,这期间她一直在准备考编,考了好几次没有上岸但也一直没有放弃。
我问她累不累,她告诉我,当然累啊,每天下了班就是学习,就是在准备考试,但她也想的很开,虽然考试很心累,但她觉得值得,毕竟是一次考上,以后就会一直很稳定,只要心态放好,没有那么累。
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情绪起伏波动大。这其实就是情绪管理失控。
我们大脑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理智脑,一个部分是情绪脑。理智脑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早上起来去上班。我们会思考今天的工作是什么?需要自己准备什么等。这样的处理能力就是我们的理智脑。
另一部分就是情绪脑,情绪一般是我们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的一种感受。比如说错过了公交就觉得很沮丧;开会发言会很担心自己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等。着急担心这种内心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情绪。
我们的情绪波动大,就说明我们的理智脑和情绪脑不匹配。我们的情绪脑和理智脑更像是拉着一辆马车的两匹马,如果一匹马想要跑的飞快,而另一匹马却不想走,甚至非常的暴躁。一直在发脾气,那么我们这个马车,同样是无法正常前进的。
厌恶自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差劲,很失败,定的目标都没有完成,把自己贬低的一无是处。
其实这种心态就是:“自我厌弃”。这种心态会让自己羡慕所有人,除了自己。尤其是在刷朋友圈时,看着别人年纪轻轻有颜有钱,看着别人学业有成事业稳定,就会突然觉得自己活得挺失败的。
其实自己真的那么差吗?我爸妈安慰我时还说,不要怀疑自己,没有那么差。以前的初中高中同学,人家连大学也没有读,现在不也是过得挺好吗。
停止这种内耗的状态,人生不是一个和别人卷的过程,是要自己和自己卷,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像“红气养人”一样,稳定成长的工作,默契有加的伴侣,如意的生活,都会有的。
这一路注定是孤独的,只有认清自己,停止内耗,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人生才会开挂。别人总结的成功诀窍只能是一个指导,真正想要人生开挂,这一路,还得自己走。对自己耐心点,毕竟,你已经在开始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