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作者:徐艺
01
曾经看过一句话:“贫穷是凌冽的寒冬。”
深有其感,但今天,我并不是带着消极的价值观来发表感慨。我只是想分享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关于贫穷、关于钱,也关于成长。
我的家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里,父母没有学历,谋生很辛苦。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举家北上,在上海的郊外承包过菜棚,那是我们家最光辉的时候。
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净赚几千,然而市场竞争太大,好景不长,十岁后爸妈就带着我回了老家。
我爸把赚来的钱都投进了生意,还在银行贷了款,结果在漫长的起伏里赔得血本无归。
我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爸妈像一下子老了十岁。可我无能为力,除了担心生活和学业受到影响之外,我什么忙都帮不上。
后来的生活,既漫长又暗无天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最怕的就是开学。
因为开学就意味着要交学费和生活费,也意味着我爸要抽整晚的烟,我妈也会和他爆发一次又一次的争吵。
02
高中那年,爸妈在我学校外租了一个小单间,250块一个月。
在很早之前,我们已经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到处租房生活。用我爸的话说,就是丢人的在本乡漂泊。
房子里没有任何家电,关了门就不分白天黑夜,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承担了我们一家四口的生活。
那个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夏季和雨天,因为房间里会起霉,会跑出各种虫子,即使我并不害怕它们。
在我紧迫的高中,除了繁杂的学业,我的生活还充满了各种抱怨。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妈像变了一个人。
她越来越不讲道理,会莫须有的骂我和弟弟,会日复一日地把她的艰辛,和我们家的窘境告诉我们。
她会逼我找我爸要钱,甚至用死来威胁我,即使是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她也不会消停。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我,她只是没办法了。她太累了,她也需要一个漫长岁月的寄托,尤其是这样发霉的日子。
可她的爱和错误的思想,紧紧勒着我喘不过气来,甚至有时候,我会焦虑到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好在在这种情况下,我都没有放弃高考,因为我深知,这是我唯一的机会。
03
我终于熬到了高考,发挥还算正常,我毅然选择逃离本省,去了江苏。
在大学里,我去剪了清爽的短发,丢掉了发黄的内衣裤。我尝试努力压制愧疚去买新衣服,我尝试光明正大地花我自己挣的钱。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该怎样脱离过去,寻找更多光明。
所以我在大学格外努力,我努力去拿每一次的奖学金,去拼了命地打工。
虽然我的大学四年很少逛街聚餐,但我用自己的方式,给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以前,人总有不可避免的虚荣,也幻想过不劳而获。
可是当自己的愿望与现实相差甚远时,于我而言,面子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这时候,我清晰地知道我想要什么。
由于我的青葱年岁充满遗憾与无力,所以我比别人更需要新的救赎,更想要更好的自己。
与此同时,我比大部分人更早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我比别人更早踏出第一步,我去学计算、学新媒体、去公司实习,拼命兼职攒钱……
04
大四毕业那年,身边人都在拼命投简历找工作,而我已经收到一家不错的实习offer。
那是我最渴望钱的时候,所以,我没有听家人的意见,去从事稳妥的教师行业。
而是选择去了江苏一家外企工作,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和淘汰制。
在那里,我的“土”味突显,本来学历就不出色,再加上思想上的局限,即使苦学四年,有些差距还是让我感觉到吃力。
就连我一向引以为荣的英语口语,都受到专业名词的限制,这使我每天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那时候真的很累,不断地熬夜,加上极大的心理压力,我开始脱发、发胖、月经失调。
即使头痛到第二天起不来,我也只敢请两个小时假。我在这里坚持了三年,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选择在升职前离开了。
但我至今都心存感激,公司给了我生存的保障,以及证明自己的能力。
逃离并不能解决问题,这里满足不了我的执念,更何况我不想在这里漂泊,不想在漂泊中失去青春与健康,我想要真正的归属感。
于是离职后,我选择回了老家——那个普通的小县城。
05
那一年我25岁,我回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全部积蓄买了房。
虽然小县城的首付并不贵,但却给了我莫大的虚荣感,房子是我坚持努力多年最大的动力。
搬到新家那天,阳光很好,从透明的玻璃窗上透下来,似乎把那些困在黑暗里绝望而无助的日子蒸发殆尽。
漂泊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有了真正的家。爸爸哭了,我也哭了,他说,没想到我完成了他没完成的任务。
之后,我和同学一起花了四万块,接手了一家正在转让的教育机构,开启了自己创业之路。
小区场地费也不便宜,宣传引流都是我们自己现学,那时候我经常熬夜,会很焦虑。但好在有原有的五六个学生,也算是给了我们一点信心。
27岁那年,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机构的学生也从五六个涨到二十个。
我也还完了创业贷款,虽然还顶着房贷压力,但我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这场与自己的博弈里,我也算给了自己和家人足够的底气。
我带爸妈去定期体检,纠正他们的卫生习惯,和他们坐下来解决问题,向他们证明吵架并不是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努力去治愈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我带13岁的弟弟去贫困地区。
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公平,如果以后有能力,他也要去帮助更多身陷黑暗的人。
我告诉他,读书也许不是实现自己的唯一方式,但人不能不学习不进步。
我把我曾经没有的机会给他,作为他的后盾,让他可以大胆去做他想做的事。
曾经我们自卑、焦虑,在父母无形的施压与否定下惶惶不安,可如今我却让他看到,生活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眼前的局促,也仅仅只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地成长。
06
同年底,我结了婚,先生是我在江苏的大学同学。
他的家庭很普通,但父母很开明,他们很尊重我的想法。他们从来不会觉得一个女孩子努力有错,也很同意先生来我老家生活。
后来我们有了女儿,除了我难产以外,一切都很平淡顺利。
日子是三餐四季,小姑娘是一天天长大,我们给她布置漂亮的公主房,给她穿漂亮的碎花裙子。
我告诉她,女孩子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样子,要善良、要有礼貌、也要快乐。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是一间很熟悉的小黑房子,里面有不断地争吵声和打骂声。
在满地碎片里,有个小小的女孩紧紧抱着比自己还要小的男孩,那样地绝望与害怕,可我除了看着他们哭什么都不能做。
后来天光乍破,我从梦中惊醒,小小的女儿在我湿润的脸庞吹气,我知道,终于有人来救他们了。
我在我的微博和宣传册上,再一次写下了我曾深信不疑的话:
每个女孩子都不要放过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因为你能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改变三代人。
作者介绍:
徐艺,一个无为但热爱生活的浪漫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