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支持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近年来,佛冈农商银行将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大力发放创业贷款,与县妇联、团县委合力培育一批饱含乡土情怀、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267多笔、2271万元,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6笔、493万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为农村妇女青年铺好“致富路”。
创新产品接地气
让创业创新人才“大有可为”
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头雁效应”的发挥,离不开“钱、地、人”三方面的政策支持。针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首次创业或创业初期,想融资,但缺乏抵质押物,想经营,又面临财务成本高的现实,佛冈农商银行发挥金融毛细血管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通过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进产品服务升级,增强返乡、入乡和在乡创业群体的融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自2012年起,佛冈农商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先后联合县妇联、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团市委、团县委等政府部门推出了妇女创业贷款和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打破“抵押物崇拜”,形成了“弱抵押”“弱担保”“强推荐”“纯信用”多种担保模式相结合的产品体系,实行一次贷款、循环使用、随借随还,为广大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品德的优秀妇女、青年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截至目前,佛冈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267多笔,贷款金额2271万元;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6笔,贷款金额493万元。
多方联动
妇女创业贷款支持“巾帼”“半边天”
依托点多面广、深入基层的特点,佛冈农商银行把支持妇女创新创业作为践行“勤劳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群团组织“联”字优势,整合政策性贷款和市场化金融力量。加强与妇联等组织的沟通,信息共享,充分借助妇联贴近基层、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的优势,发挥自身金融专业、信贷资金、服务网络等长处,加大对妇女创业群体的金融扶持力度,对妇联组织推荐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手续简便、服务优质、放款快速、阳光透明”的信贷服务。
同时,做好定期数据收集工作,定期总结支持妇女创业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困难等,从“融资+融智”的角度帮助妇女创业,激发当地农村妇女的创业潜能和优势,助力创业妇女跑出致富“加速度”。
在佛冈农商银行妇女创业贷款的资金支持下,佛冈县水头镇的林女士用形式行动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林女士家中有闲置土地,且她有丰富的鹰嘴桃种植经验,佛冈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实地核查后,为其提供了1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用于鹰嘴桃种植。通过勤奋努力,林女士成为了当地的鹰嘴桃种植小能手。同样获得佛冈农商银行妇女创业贷款资金支持的谢女士,则利用贷款资金经营着一家牛奶商行。不大的店铺里卖着各种各样的牛奶,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在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实施精准扶持等方面,佛冈农商银行贯彻“温泉文化”理念,为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妇女提供个人最高30万元额度。仅今年,佛冈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6笔,金额60万元,扶持妇女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项目,扶持女性创业创新。
产业导向
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让好青年“贷”出新天地
为保障创业青年申请便捷,佛冈农商银行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专业优势和政府、共青团组织优势,强化与当地政府、团县委的“政银联动”,支持农村、返乡青年在种植益肾子、砂糖橘,养鸭、鱼、猪、黄牛,竹笋加工等项目上有所进展。深耕基层农村,优化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尽最大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别是去年以来,佛冈农商银行通过加强与团市委、团县委的合作,结合清远市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方案,重点支持符合县级青年创业贷款和市级青年创业贷款要求的返乡、入乡和在乡创新创业青年,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5笔,金额合计340万元。
青竹村返乡创业的陈氏兄弟就是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的受益人之一,佛冈农商银行根据其申请项目,向其发放了县级青年创业贷款30万元,在帮助其发展毛竹、竹笋产业的同时,进一步节约了其融资成本。
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的90后青竹村年轻人陈先生瞄准了毛竹、竹笋深加工产业,返乡创业,决心让竹笋走出大山,让村民走上致富路。佛冈农商银行联合团县委、团迳头镇委到青竹村实地走访了解其创业情况,引导其依托青竹村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以毛竹、麻笋深加工的农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目前,陈氏兄弟创办了广东清竹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建立起青竹村第一个竹笋加工厂,采取“电商服务站+笋厂+农户”方式,收购村民自种的竹笋,加工制成笋干,包装销往各地。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有效地增强了农村青年自我造血能力,推动了农村青年就地创业就业,带动了乡亲就业。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佛冈农民增收、农业兴旺、农村美丽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做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这是佛冈农商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之一。佛冈农商银行正践行着“勤劳金融”,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优秀妇女、青年投身 “三农”建设事业,用激情和热血渲染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共同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记者】程浩
【通讯员】谢慧敏
【作者】 程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