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27日,LG新能源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后其股价一度上涨99%。
这让美国华尔街那些认股了LG新能源的投资客们开心不已,而韩国人也都嗨翻了,说韩国终于扬眉吐气了,中国宁德时代不行,日本松下更是不够看。
LG新能源的首席执行官权英寿也是信心满满,宣称LG新能源将很快击败中国对手宁德时代。
而在权英寿说这话之前,宁德时代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已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LG新能源则几乎都是排在世界第二。
不过权英寿却表示,与宁德时代相比,LG新能源还有价值2000多亿美元的剩余订单没完全消耗,所以未来潜力非常的大。大有一副未来动力电池霸主,舍我其谁的架势。
而美国对于LG新能源也是寄予厚望。
“中国不会赢,因为我们不会让中国赢!”
应该有不少人都听过拜登的这句名言,这是去年5月份,拜登在参观福特密歇根州电动汽车工厂时说的一句话。
当时拜登去福特工厂参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兜售由民主党主导的,价值1600多亿美元的电动车产业扶持方案。而近些年美国政府要想让国会掏钱,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打中国牌。所以这次见面会上拜登也是很快就扯到中国,说什么电动车非常重要,中国现在在汽车行业研发投入上是世界第一,美国已经远远落后。
接着他又说,中国制造了全球80%以上的动力电池,不仅在中国制造,还在德国和墨西哥制造,然后出口到全世界。
说到这里,拜登却来了个大喘气,一脸自信地说道:“但是,中国赢不了!因为我们不会让他们赢!”
拜登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只不过美国在动力电池方面要想不让中国赢,光靠它自己恐怕不大行。虽然在技术创新上,美国确实比较厉害,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美国由于制造业空心化等原因,进展是非常缓慢,已经远落后于中国。
拜登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之所以他这么有信心,觉得能在动力电池方面战胜中国,是因为美国拉上了韩国做帮手,具体说是拉上了韩国以LG新能源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想在该领域战胜中国。
像拜登参观的福特电动汽车工厂,主要使用的就是LG新能源的三元锂电池。
在拜登参观福特工厂后不到一天,韩国总统文在寅就带着一大帮韩国企业界人士飞往美国,其中就有LG新能源的负责人。
其实在过去挺长一段时间,LG新能源在世界包括中国市场都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宁德时代在它面前,只是一个小弟弟。
LG新能源原属LG集团子公司LG化学旗下,LG集团则是韩国五大财阀之一。
不过相比韩国另外几家财阀丑闻不断,LG集团一直比较低调,在韩国的风评也还算不错。
1995年,LG化学就开发出了锂离子电池,并且将业务范围从小型电池扩展至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到了2000年,LG掌门人具本茂将目光瞄准了美国。
当时LG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专攻车载锂电池,想凭此打开底特律乃至美国的动力电池市场。
然而之后该业务在美国迟迟没有什么起色,因为那个时候的美国人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度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家族是搞石油生意的,天然就对新能源持一定的排斥态度,所以LG的动力电池业务在美国很难打开局面。
当时由于该业务不断烧钱,又看不到预期收益,LG集团内部的反对声越来越大,要求撤掉动力电池板块。但是具本茂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不但力排众议留下了该业务,反而还加大了支持力度。
为了在美国打开局面,LG将赌注押在了民主党身上,对他们开展游说,而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既然小布什的共和党不喜欢新能源,那LG也就只能选民主党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那些大车企,很多都是民主党的金主,是跟民主党站一起的。就这样,在具本茂的坚持和努力下,LG在美国终于渐渐打开了局面。
2007年,美国通用旗下雪佛兰打算开发增程电动车,它经过重重筛选,最终在美国本土企业A123和LG之间,选中了LG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
获得这个订单,让LG在美国声名大噪,它也很快在底特律旁边的霍兰德市建了工厂。在该工厂开工典礼那天,新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还亲自到场祝福,与具本茂两人相谈甚欢。
不过也不怪奥巴马对LG如此重视,毕竟他能够当上美国总统,LG在背后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家与LG争夺通用雪佛兰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美国本土企业A123,也在奥巴马时期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点扶持。
奥巴马对新能源车是相当重视,自他上台后,美国政府对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也进行了大力扶持,其中就包括A123公司。
顺带一提,那时候拜登是美国副总统,奥巴马的副手。只是在奥巴马当美国总统期间,美国政府扶持的几家本土动力电池企业都黄了,要么被破产清算,要么被其它企业收购。其中A123公司,也在2013年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
与美国这些本土企业相比,LG则不断开拓美国市场,发展迅猛。在获得通用的订单后,它又一路高歌猛进,接连获得了沃尔沃和福特等车企的大量订单。
不过更让LG得意的是,它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抢占大量的市场。
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重视,当时科技部还启动了“十城千辆”的示范项目,推出了优厚的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了大量补贴。
但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动力电池却没有及时跟上,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缺口,而这很大一部分市场就被LG趁机笑纳。
当时LG一口气拿下了上汽、长安和一汽的订单,这三家企业当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占了国内销量的一半以上。
到了2014年左右,LG又拿下了长城、吉利、奇瑞、金龙等车企的大量订单,而另一家韩国企业三星SDI则拿下了中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商宇通。
为了垄断中国的市场,每当有新生中国企业可能为威胁到它们时,LG等韩国企业就会联手搞降价倾销。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如果不跟着降价,就根本打不开市场,如果跟着降价,那就卖越多,亏得也越多。
由于LG等韩企财大气粗,资本雄厚,不用害怕短时间做赔本买卖,但中国那些新兴的电池企业却很难撑下去,被LG等韩企打得节节败退,不少企业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为了维持对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LG在中国建的厂也都是处在下游的单纯负责加工安装的工厂,而上游的,比如研发中心、负责核心的电极制备工艺等,都留在韩国本土或者放在美国。
LG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是将中国当贼一样防范,一方面它在中国大赚特赚,一方面却又对中国充满戒心。
只是这也为它后来败走中国埋下了注脚。
当时中国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出台了新规定,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向中国企业供货,需要在国内具备电极制备、装配、注液等关键工艺过程的生产能力。
结果LG等韩企因为核心工厂都没在中国,自然达不到要求,于是就被排除在了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名单。
这下LG慌了,赶紧花了几个月时间在中国建了电极生产线。
可是没过多久,因为市场上接连发生了几起电动车三元锂电池自燃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暂停将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推荐名单。而LG等韩企生产的正是清一色的三元锂电池,结果自然就失去了一大块蛋糕,包括三星SDI,也失去了宇通这个大客户。
接下来中国对三元锂电池出台了新国标,要求三元锂电池必须经过针刺实验,LG等韩企又不得不抓紧修改制作工艺,但是由此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脚步进一步放缓。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进入2017年后,韩国朴槿惠政府开始政策转向,变得越来越亲美,中韩关系则是越来越冷。之后中韩爆发萨德事件,LG等韩企在中国的业务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而在萨德事件爆发前,中国为了提高行业壁垒淘汰落后产能,还推出了白名单,筛选出宁德时代等优秀企业进行精准扶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LG在中国节节败退,宁德时代等国内企业则趁机不断扩大市场,快速发展起来。也正是在2017年,宁德时代成为了世界第一。
不过到了2018年,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重新敞开大门,LG等韩企也卷土重来,再次在中国市场上快速扩张。
今年年初,LG新能源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迎来了股价大涨的高光时刻。权英寿宣称LG新能源很快将超过宁德时代的同时,还得意洋洋地表示说,与宁德时代相比,LG新能源目前有很多剩余订单没完全消耗,其中汽车电池剩余订单差不多有2160亿美元。
那么,LG新能源真的会很快打败宁德时代,取代宁德时代成为世界第一吗?
2021年,LG新能源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占有率为20.3%,位列世界第二。而排世界第一的宁德时代占有率为32.6%,也就是说宁德时代的占有率要比LG新能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短时间内超过宁德时代根本不可能。
另外LG新能源在重返中国市场后,虽然发展也算不错,可即便它离开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在中国市场也已经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2021年,LG新能源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只排到了第八,前七名全都是中国本土企业。
在今年前两月,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增长迅猛,同比增幅超过100%。其中宁德时代仍是世界第一,市场份额占到了34.4%,LG新能源仍是世界第二,在今年前两月的装车量远远少于宁德时代,连宁德时代的一半都不到。
虽说LG新能源主要布局美国和欧洲,在中国以外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宁德时代,然而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有潜力的新能源车市场,如果LG新能源无法大幅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要想超过宁德时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的差距还不只是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
动力电池的成本主要在于原材料,占到了80%左右。
虽然LG在一些性能影响大的,比如正极材料的上游资源上控制得比较好,但是其它很多方面的材料,LG需要通过全球采购,因而始终无法将成本有效降下来。
因为成本居高不下,LG新能源在2019年和2020年都是亏损。2021年,虽然LG新能源终于赚钱了,但是它的利润率只有5%左右。与之相比,同期宁德时代的利润率则在12%-15%。
因为在原材料上,包括正副极材料、薄膜、电解液等等,全世界的50%以上都是中国生产,所以像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在原料采购上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
并且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LG新能源面临的不只是宁德时代一家中国企业的有力竞争,像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中国企业也对LG新能源虎视眈眈。
其中比亚迪不只是动力电池生厂商,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其部分车型在国外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相比LG新能源主产的三元锂电池,比亚迪主攻的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更好,性价比也更高。
如今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以52%的装机占比超过了三元锂电池。今年一季度,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58%。
随着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占率不断提升,以刀片电池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份额还会进一步提升。集邦咨询在研报中就分析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性价比优势,预计到2024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将超过60%。
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主要生产三元锂电池的LG新能源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除此之外,LG新能源还有一个很大的软肋,那就是安全性问题。
像通用、大众和现代等车企,都曾因为LG新能源可能导致火灾的电池缺陷,召回新推出的电动汽车。
在去年,通用作为LG新能源最大的客户之一,还因其电池问题,向其索赔19亿美元,让它的营业利润同比降了近一半。
今年2月,一艘为大众集团运车的货轮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附近起火,货轮整整烧了半个多月,价值数亿美元的汽车全都被烧毁。
这起事故的原因,是船上的一辆大众纯电动车ID.4的电池发生了自燃。而这款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商就是LG新能源。这起事故让宁德时代顺势拿下了部分欧洲市场,并借此拉小了和LG新能源在欧洲市场上的差距。
在今年4月初,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还表示,他们正在展开审查,以确保所有由LG新能源生产的有缺陷的电池都已经被汽车厂商召回,本次调查一共涉及多达138324辆汽车。这些事件对于不久前还声称要超过宁德时代的LG新能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由于事故不断,市场上对于LG新能源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的担忧越来越大,让LG新能源颇受争议。在这样的情况下,LG新能源别说打败宁德时代,能够稳住世界老二的位置也算不错了。
在LG上市后,有分析师表示,当时权英寿发表LG新能源很快超过宁德时代的“狂言”,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为了给华尔街投资者一颗定心丸罢了。
至于拜登和美国政府,自己国内企业靠不上,就指望通过LG新能源等韩国企业来帮它打败中国,或者说阻止中国新能源发展也无异于痴心妄想。
当然了,中国新能源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于LG新能源所带来的竞争也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坚持不断发展,努力开拓欧美市场,继续扩大成本上的优势,才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好啦,那么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