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红河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最佳时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5 15:42:3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004    评论:0
导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远远望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哀牢山南部的梯田层层相叠,轻薄的云雾笼罩在梯田上空,伴随着清风,梯田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这里宛如人间仙境。 这个天然调色盘是千百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他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远远望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哀牢山南部的梯田层层相叠,轻薄的云雾笼罩在梯田上空,伴随着清风,梯田色彩斑斓,如梦如幻,这里宛如人间仙境。

这个天然调色盘是千百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用勤劳构筑起了“中华风度 世界奇迹”,用智慧守住了这道“地球最美曲线”。哈尼梯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的模本,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州是国家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

丰收节 本报记者 任锐刚 摄

宝贵资源

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完整

站在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的公路两旁,可以看见山上是茂密的森林,山下是一览无余的梯田。桤木林下细流涓涓,稻香四溢。无论是霞光映照下的梯田,还是迷雾半掩下的仙境,如诗如画的梯田风光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红河州有着多变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红河谷最低海拔76米至金平县西隆山海拔3074米,分布着我国最完整的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是我国植被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红河、珠江两大水系,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泸江等支流密布,异龙湖、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等高原湖泊星罗棋布。

从元阳县城出发,驱车驾驶40公里左右,去寻觅隐藏在哀牢山南部中“地球最美曲线”——哈尼梯田。元阳县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没有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海拔差异明显。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红河、藤条江两干流自西向东逶迤而下,地貌呈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地形呈“V”形发育。

哈尼梯田迎来收获季 通讯员 胡艳辉 摄

天然水库

639584公顷森林

哈尼族人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5摄氏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同时,元阳县639584公顷的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涵养的水分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供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

好的气候与水利条件,赋予了哈尼族人世代生存于此的宝贵资源。但复杂的地貌,也让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非平原地区开垦田地并且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生态农业

梯田级数可达3700多级

据相关史料记载,隋唐时,哈尼族人就已来到元阳县境内。他们发现,这里虽不是平原地区,但气候非常适宜水稻生长,于是定居于此。今天,元阳境内的梯田分布在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从上俯瞰,犹如巨瀑倾泻,无比壮观。这里培育出了40多种不同的水稻品种,梯田边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另有董棕、藤竹、番龙眼等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以及懒猴、穿山甲、猫头鹰等上百种野生动物。

为稳固哈尼梯田的延续,红河州划定保护红线,实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采取“稻鱼鸭”共生等一系列生态循环农业举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沟边坎下石隙也可开田,万亩大小不一的田地依地势层层相叠。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他们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哀牢山上的泉水通过水沟干渠流进梯田。

开秧门节 本报记者 任锐刚 摄

红米种植延续1300多年

红米因其稳定性高,抗病耐寒能力强,成为了哈尼族人种植的首选稻谷,至今,其种植已延续了1300多年。据专家研究,哈尼族人世世代代延续着我国传统农业的农耕习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梯田稻作礼仪。哈尼梯田的红米品种连续运作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持久不衰,与现代稻作只能应用3~5年就要更换其他种质的品种形成了对比,成为了农作物品种可持续利用最为宝贵的材料。

此外,哈尼族人充分利用梯田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在稻田里养鸭和鱼,增加了梯田的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而且牲畜的粪便可作为次年农作物生长的农家肥料,稻穗也可以为动物提供粮食,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农业。

元阳梯田这样的种养结合、稻鱼互生、鱼稻互补的节约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蕴藏着哈尼族人的生态智慧。

守护乡愁

投入1.5亿元恢复生态植被

“森林、村落、梯田、水系”4素同构的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生态系统,而要守住这道“地球最美曲线”绝非易事。

为了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这张亮丽名片,让驻守在梯田边的哈尼人民留住乡愁,当地政府和群众殚精竭虑。他们在遗产区分设有保护站点2个、监测点4个,聘有森林护林员104名、专业扑火队员30名。多年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4667亩,发放退耕还林补助金2280.95万元。同时,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程,多轮次深入开展东西观音山林区综合整治。多年来,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遗产区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植树造林25.6万亩,遗产区植被覆盖率达67%,东西观音山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遗产区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遗产区的村民们决定,实行沟渠管护村民自治,配齐100余名沟长,将优秀沟长纳入公益性岗位,保证遗产区每条沟渠和每个水源点都有专人巡护管理。同时,加大遗产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资金7027万元,新建和加固小型坝塘16个,修缮改造沟渠10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67平方千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2件,着力解决遗产区水田灌溉及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哈尼梯田水资源利用。

形成稻作可持续发展系统

每年3月,村民们在梯田里播下红米种子,等到开秧门节过后,男女老少下田劳作,犁田、耙地、插秧……家家户户将买来的鱼苗、鸭子养在自家稻田里。初秋时节,哈尼族人把第一批稻谷收割回来后,杀鸡宰猪,煮上新米,举办新米节。红米收割完时,哈尼族人精心挑选出最长、最好的谷穗留作来年的稻种。而稻草作为主要饲料喂牛,稻桩回田作为次年水稻生产的主要肥料,形成了良好的稻作可持续发展系统。

守田人生活好了起来,梯田更美了。9月,走进元阳哈尼梯田,稻香鱼肥,稻浪滚滚,好一派丰收的景象。红河州打好厚植底色牌、打好铁腕执法牌、打好污染防治牌、打好宣传教育牌,不仅让哈尼梯田越来越靓,也为世界开启了红河生物多样性之门。

本报记者 邓建华 熊丽欣

 
关键词: 云南哈尼梯田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330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