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实行“双减”政策后,学生压力大大减轻,放假后再也不用去补课了,可是家长却犯了愁,除了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之外,也在为孩子放假后应该做些什么而犯愁。
有些学生放假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家长不知道该不该管,不管的话孩子视力会下降,但又不知道应该让孩子做些什么。其实很多教培机构都已经转型了,开设了很多新课程,学生可以在那里学到有用的知识。
教培机构开始“二次创业”,开展三类课程,招到的学生不在少数实行双减政策后的首个寒假,学生仍然可以去教培机构学习,因为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其他类型的补课班可以继续开课。
很多教培机构都已经开始“二次创业”,在寒假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会开设学科类补课班,但是却开展了三类新课程,招到了不少学生,其中很多都是“老学员”。
第一类课程是“体能训练”。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很多地区都把美育科目纳入中考,提高了体育的分数占比。教培机构开展体能训练课之后,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名参加这类课程。
体能训练课主要针对的是初中生,因为中考时要考体育,所以多数初中生都很注重体能的提升。课程的内容包括立定跳远、体能提升、仰卧起坐等,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中考时的体育科目有所了解。
第二类课程是“假期托管班”。这类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不是很强,有些家长工作很忙,没时间陪孩子,所以就会把孩子送到假期托管班。
老师不会讲新课程,而是会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老师会提前一天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作业需要完成,会根据学生的作业量制定每日作业计划,监督并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也会批改作业和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会组织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比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
第三类课程是“编程”。有些地区的学校增加了两门课程,分别是书法和编程。书法很好学,但是编程却有一定的难度,一些教培机构在寒假期间开设这类课程,招到了很多学生。
这类课程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写代码比较枯燥,但有些教培机构给学生准备了微型机械手臂,学生写完代码后,可以直接看到效果,增加趣味性。
转型的过程比较艰难,但转型后有很大的“市场”一位教培机构的负责人说,实行双减政策后,对教培机构的打击很大,大多数教培机构都已经彻底放弃了学科类培训,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要转型,而转型的过程很艰难,课程和老师的选择都要十分谨慎。
教培机构“二次创业”之后,效果很好,很多课程都比较受欢迎,比如编程、体育、人工智能、美术等等,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这类课程。
教培机构开设的这些课程,“市场”很大,报名的人数很多,主要是因为家长想让孩子全面发展,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其他方面的技能。
最重要的是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中考和高考发生了很多变化,未来美育科目会受到重视,现在孩子放寒假后不用补习文化课,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学习美育科目,对未来升学有很大帮助。
在给孩子选择相关课程时,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费用问题。不同类型的课程,收费也不一样,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程时,要关注这一点,如果收费太高,而自己的收入很有限,最好别给孩子报名。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对教培机构的收费有着明确规定,要公开透明,不准提前收费,如果家长发现教培机构收费不合理,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孩子的意愿。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有出息,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在给孩子报名参加相关课程之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如果孩子愿意去教培机构学习,家长则可以给孩子报名,但如果孩子十分抵触,最好别强制要求孩子去学习,就算孩子去了也无法专心学习,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总而言之,学科类教培机构不准在寒假期间开班,但是有些课程可以继续招生,比如体育、编程等等,家长可以考虑一下孩子是否需要学习这些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则可以给孩子报名。
互动话题:您觉得学生应该学习这些课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