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无锡硕放古镇有一座500年历史的深宅大院,叫昭嗣赏。说起古宅民居并不稀奇,但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古宅大厅竟然全是用金丝楠木打造,这金丝楠木按理是皇家御用木材,为什么这个无锡小镇会有这样一座价值连城的古宅呢?
这个要从明朝一宗骇人听闻的宫廷政变--壬寅宫变说起。当时明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为求长命,苦炼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发动了“壬寅宫变”。当晚,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力拉扯,企图杀死嘉靖帝。而后又因打了死结,杀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曹端妃,王宁嫔也一并凌迟。
曹端妃,是当时进士及第、后任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爱女曹洛莹,其美貌过人,于嘉靖十五年册为端妃,嘉靖十五年八月她生下皇长女常安公主,三年后,端妃曹氏生下了宁安公主。壬寅宫变中宫女逆谋其实与端妃并无关联,但是由于皇后方氏对端妃曹氏的受宠嫉恨,借机将端妃连同宁嫔王氏和宫女们一起凌迟处死。端妃的冤死,在嘉靖皇帝知情后深感愧疚,就给了曹察一大批钱作为补偿。
曹察从三明回到家乡,对于爱女的冤死,心情悲痛,他将端妃冤死后世宗安抚发放于他的所有钱财拿出来,精心建造了这座全国罕见的“香楠厅”。“女儿”在无锡话中有“囡”的称法,与“楠”同音,“香楠厅”即是“想囡厅”之意了,意即思念自己女儿!香楠厅正门很奇怪是向北的,门侧有两根青石柱子(原是一碑坊),可能代表父、母双亲(青),遥对着京城,在静静地而又十分焦虑地等待着爱女的归来。
香楠厅面阔五间,进深多达十一架,硬山顶,全部采用最上等的金丝楠木建成,椽上置楠木望板,厅内金柱上首之雀替,月梁两端及脊檩等均施彩绘,有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纹样,贴金隐约可见,金柱下置覆盖形青石柱础,檐柱下为青石桎,山柱下为木桎和柱础。厅前有院墙,墙体下置青石须弥座,中为砖墙,上首有精雕砖刻。
后来清朝乾隆十三年,曹家后人将宅改为家祠,故名昭嗣堂。昭嗣堂高悬一块“楠宇生辉”匾额,大厅梁上高悬“昭嗣堂”匾额,屏风上挂着一幅古式山水画,两边配以联句:杨柳画桥深浅水;桃花春岸往来人。
历史已如云烟,但其间留下的故事总是让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