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接触古玉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我从26岁的毛头小子,到今天马上奔四,经历的多了,沉淀也多。慢慢的,变得安静,更加喜欢一个人,静静思考,慢慢读书,或是老了吧~
时间真的很重要。以前总以为,少年得志是英雄,现在更喜欢厚积薄发。尤其艺术的东西,必须由时间打磨,恰如玉,人也一样。年少轻狂,很容易走偏,因为磨砺不够,岁月痕迹不够。有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认为,读万卷书,盘万件玉,也是极重要的。量变产生质变,在此之前,都是见习。
为什么说文化是土壤?从史前到战汉再到明清,玉一直都承载着人类的期望。不论是通神祭祀,还是王权神授,甚至辟邪保平安,如果没有了文化做背景,玉只是石头,仅此而已。所以啊,学习文化,并与古玉结合起来,这才是收藏最有意思的事。我们收藏的是文化,而不仅仅是器物。从这个角度讲,对某一时期的文化通了,青铜、陶器、漆器、玉器,本无差别,载体不同罢了。
为什么工艺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同,工具不同,加工工序有所区别,导致痕迹不同。其实弄明白工艺,是符合因果规律的。如果只研究真品痕迹,而不了解加工过程,就很难整体认知,容易迷路。而仿品也最难突破工艺这关,很难做到一致。而很多人仅仅通过造型纹饰鉴定,就特别容易走偏。
所以啊,磊哥养玉文研社,立足文化土壤,从工艺、工具、工序上突破,有技术的刻意练习,有文化层次的高屋建瓴,一点一滴,水到渠成,不求快,但求稳,不求人多,志同道合,足矣。
磊哥养玉文研社,诚邀天下爱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