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认为,成功与否,始终要看自己当初追求的是什么,而不是某个世俗的标准。
豌豆荚被并购之后,王俊煜也依然没有改变坚持做一个好产品的初衷。做人,做事,他都很“老实”。
并购之前:踏踏实实做产品
王俊煜是被公认的老实人,连公司做饭的阿姨都说,“他特别老实,连他的猫都和他一样老实。他家有两只猫,但他不会把猫带到公司,因为他的猫在公司都会被其他猫欺负。”
王俊煜一直想做这样的产品:当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获取消费内容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豌豆荚。
为此王俊煜聘请了200多个很厉害的工程师。有人问,“你们做这么一个应用干嘛要 200 多人?”在他看来,豌豆荚虽然只是个应用,但其实里面“挺深的”。
王俊煜认为,豌豆荚与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区别就在于,别的公司不那么以用户为中心,更多想的是战略和布局。反而,王俊煜认为最重要的是产品能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就好像“顾客是上帝”,但这种老套的产品做法,让“盈利”变成一个更像是“无期限”的目标。“变现也一定有办法,但不一定在某个时间之前能找到。”
在王俊煜看来,变现需要有三个支柱:一,了解用户需求。二,在技术上实现用户需求。三,把这种状态可持续化。“只要用户每天使用你的产品,就说明你有价值”。
王俊煜认为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威胁是自己”,只有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了,才能扎稳根基。
豌豆荚大部分用户都是主动上门的,没有依靠其他导入渠道。“而且我们花的钱也不多,我们绝不会想到花那么多钱请全国人民打车。”
身为一个老实的产品人,王俊煜尤其欣赏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不急功近利”的做法,也自称没有那么大野心去改变世界。“我的看法是做对的事情,然后尽可能努力去做,能做到什么样就什么样”。
并购之后:坚持对的方向
从2013年起,网络上就流出豌豆荚被阿里巴巴收购的传闻,都被王俊煜否定了。2016年7月5号,豌豆荚与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正式签订并购协议。
王俊煜最骄傲豌豆荚的产品和品牌,但也清楚豌豆荚在商业化和渠道上的作战能力。 “如果我们希望这个业务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渠道、产品、品牌等多方面优势的紧密整合。阿里恰恰能提供这一点。”他觉得并购是一件好事,这个方向是对的。
王俊煜一直在坚持他认为“对的方向”,只有这样他才能问心无愧。“经过六年,我相信的很多事情仍然没有改变。”
在他看来,成功不是一套套世俗的标准,最终落脚点在你“追求的是什么”。即使是按世俗的标准,他也认可自己及团队是成功的。如果几年后豌豆荚有了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他会很欣慰自己曾经做了这样的决定。
并购后的王俊煜仍然担任豌豆荚的CEO,他说自己是一个由使命驱动的创业者,根本没有“退出”这个选项。他坚守自己的初衷,专注他热衷的事情——做一个卓越的产品,帮更多的人去发现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有了这样一个信念,他便只管老老实实去做。“如果我没有做这些事情,哪怕赚了再多好几个数量级的钱,当我老去的时候,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在云里(zaiyunli) 帮助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 邮箱:info@zaiyun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