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医疗如何拥抱创新?(医疗如何拥抱创新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1 16:43:0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608    评论:0
导读

昨天深夜,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第四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院长论坛正引发一场医疗“脑力激荡”:大型医院如何开拓创新、拥抱科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第三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带来经验之谈。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同时透露

昨天深夜,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第四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院长论坛正引发一场医疗“脑力激荡”:大型医院如何开拓创新、拥抱科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第三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带来经验之谈。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同时透露:2020年中山医院专利转化26项,签约总金额1315.2万元人民币。今年底开始,中山医院将启动打造更大科技创新平台——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为我国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多个平台集成科学技术资源

昨晚,樊嘉院士就大型医院创新科研带来主旨发言。作为公立医院的中山医院建院至今,始终承担引领中国医学科学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使命。中山医院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整个国家卫生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于人民。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席卷全球,根据中央政府部署,中国大型公立医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遏制疫情,大型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救死扶伤表现优越。

公立医院需要高质量发展,确保医疗科学和技术创新。以中山医院为例,1950年建立肠胃方面专业,随后诸多技术不断引入,例如人工血管,开胸,心脏手术,人工肾,人工体外循环等,上述这些非常重要的创新,在医院发展史上都不断被采用。

论及中山的科创活力从何而来?樊嘉透露,医院将科学、技术资源合理集成。医院有非常多平台,比如行政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类研究所……至今中山医院涵盖15个复旦大学等级的研究所,众多科学技术资源整合建立多学科MDT团队,这其中包括癌症预防治疗中心,有精准医学中心,生物治疗中心,转化医学中心等,上述平台为迸发创新火花带来可能。

临床需求问题为导向促进治疗规范

在中山医院,整个创新体系以临床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关注标准化诊疗,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促进从实验室到床边,从床边到实验室的研究和临床转化。樊嘉介绍,院内建立了众多临床研究部门,设立临床研究基金,每两、三年有上千万人民币投入,这便是医院所引导的创新所在。

2014年起,中山医院建立“临床应用先进奖”,对临床治疗标准化、建立专家共识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促进方式帮助打造一系列高质量人才体系,这其中既有领先人才,学术带头人,也有高水平学术骨干,具有潜力的青少年学术骨干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中青年专家人才,中山医院设有相应项目,提供良好激励机制,开发培训卓越青年。中山医院通过遴选创新项目,专利推选转化形成闭环。樊嘉特别提出:医院决定80%的专利成功转化之后,相应所得都会奖励发明人团队,同时携手专业机构开展合作进行专利转化,团队可获得20%的相关收入。

占据科技高地,打造国际级科创中心

作为具备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级关键科室的大型公立医院,中山医院同时致力推动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院水平,掌握关键技术,占据科技高地。中科院院士葛均波教授牵头的介入支架项目,已经在临床使用非常成功,该支架给药装置,团队获取专利,同时通过器械应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由前一代产品157分钟减少到27分钟,这些均在亚洲医学创新领域占据首位。

“我们科学技术的创新应当立足于全球前沿,应对重要的经济课题、卫生课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国家振兴中贡献力量。”樊嘉说。

樊嘉最后透露:更大的科创平台正在酝酿。总部位于中山医院、占地25000平方米,有500个临床床位的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未来将承担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开发、人才培养、加速医学创新实践,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等,创新中心将致力打造成国际级平台,为生物医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坚实支持,助力上海打造成医学创新之都。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来源:作者:顾泳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153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